第24届上海电视节开幕 中国电视60周年不忘初心与时代同行

读特记者 张锐
2018-06-13 18:59
摘要

6月11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4届上海电视节正式启航。

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序幕由此拉开。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它的60岁华诞。6月11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4届上海电视节正式启航。一直以来,中国电视剧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如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踏着时代步伐、与时代同行”便成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与时代同行”,60周年盛典向杰出电视剧工作者致敬

本届电视节站在60周年的节点上继往开来。6月12日,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盛典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举行。本次盛典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主题,旨在回望中国电视剧诞生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向杰出的中国电视剧工作者致敬,并表达中国电视艺术“与时代同行”的初心和使命,回溯中国电视艺术的初心,探寻中国电视艺术的“使命”。

若要在中国电视剧60年的发展历程中,选出几部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陪伴无数人成长的央视经典版四大名著系列——1986年版《西游记》、1987年版《红楼梦》、1994年版《三国演义》、1998年版《水浒传》,在不少观众的成长中烙下了难以忘却的文化记忆。

盛典当晚,四部经典电视剧的演员代表登上红毯,以最隆重的方式为整台盛典启幕。时光飞逝,熟悉的演员们容颜已改。他们在“铸就经典”篇章集体携手登台,令不少在场观众为之激动和感慨。作为中国电视剧“活历史”的一页,深厚悠久、博大包容的中华文化早已通过这几部百看不厌的经典电视剧,深深植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

除四大名著剧组之外,当天的盛典还有包括“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剧目”剧组代表在内的的50多位重要嘉宾到场同贺。他们之中有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刘和平,有侯鸿亮、毛卫宁、孔笙、刘江等品质剧幕后大咖,更有老、中、青三代电视剧主创演员齐聚一堂,以歌舞和深情的朗诵向杰出的中国电视剧工作者致敬。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丛书发布

电视剧作为快速反映时代生活的影视形式,在一个甲子走过的历史进程中不曾缺位。6月12日上午,《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丛书(1958-2018)在上海展览中心发布。这套丛书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牵头指导,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携手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历时四年策划编撰而成。分为《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编年史》《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法规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创作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产业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剧目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人物卷》共六卷9本。

业内人士指出,这套丛书既是对中国电视剧行业进行全面梳理的“电视剧史”,更是一部资料齐全的中国电视剧百科全书,将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知名导演、制片人尤小刚指出,电视剧人在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这是磨灭不了的;同时,前进中的问题需要调整,也坚信行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白玉兰奖媒体见面会 评委直指行业问题

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依旧延续着引导正确的价值观、高水平审美,鼓励优秀艺术创作的原则为观众推荐好剧。包容多元的参评作品也为电视人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在13日上午举行的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中,评委会主席刘和平携高群书、徐帆、徐纪周、赵立新等中外评审回答媒体提问。中国电视剧60周年,不仅细数历史成就,几位评委也直指当前中国电视剧行业的问题要害之处。导演高群书直言:“我说的‘爆款’并不是现在说的点击量多少的‘爆款’。很多制作粗糙,台词都说不清楚的剧突然成了‘爆款’, 这是非常可笑的!” 高群书坦言,在资本介入市场后,很多剧目都忽略了最重要的“创作性”:“我们年轻时候看很多电视剧,那真的是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统一。这样的东西现在没有了。”

面对国内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强势崛起,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毛卫宁坦言:“追求真实的精神不光体现在电视剧内容的展现上,同时也与电视人的创作态度相关。”担任海外电视剧评委的编剧梅丽莎·慕克吉是一名美剧编剧,她说:“不管创作何种题材,我们塑造的角色永远都来自真实生活,他们从我们所知道、甚至是熟悉的现实人物性格揉捏而来,绝不是因为市场喜好,或者题材需要凭空想象的。”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