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明确要高起点规划建设涵盖大运新城在内的五个“城市新客厅”。
年初,龙岗区提出,要勇当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排头兵,打造“六个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文化高地、共享高地、民生高地、生态高地),并明确要以深港国际中心、深圳国际博览中心、大运枢纽等“城市坐标”为支点,将大运新城打造为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的“城市新客厅”。
今年以来,围绕高水平建设“城市新客厅”的定位,在龙岗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龙城街道勇当先锋、攻坚克难、务实创新、埋头苦干,在打造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新地标:提升深圳东部发展能级
今年3月,作为深圳东部中心建设的旗舰标杆项目,未来深圳第一高楼的深港国际中心项目正式落地大运新城。据悉,深港国际中心将打造不低于700米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建设成为集深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深港青年合作创业中心、深港国际演艺中心、万豪高端品牌酒店、哈罗公学及办公、商业、旅游、科普展示、公寓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深港国际中心效果图。
“这一项目对落实深圳东进战略,推动深港合作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致力建立深港两地人才聚集区,打造粤港澳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合作的标杆项目。”不少业内人士评价,一个城市一定要有一个物理中心,深港国际中心这样的地标将加强龙岗作为深圳东部中心形象的树立。“可以说,这一项目的意义,就如同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之于福田、华润春笋之于南山、京基100之于罗湖,起到的是锚定中心的作用。”
“目前来看,深圳东部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还有所欠缺,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龙岗在高端商务、总部经济等领域实力,将有效融合现有的国际大学园、创新产业平台、国际水准公共服务配套、大运中心体育场馆等核心资源。”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有望让龙岗的产城融合发生“化学反应”。
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加速落地是龙城街道积极会同区重点区域署、龙岗规划国土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全力打造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建设高水平“城市新客厅”的重要举措和见证。
年初,龙城街道就提出:勇当先锋、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在新时代以高起点规划建设“六区之城”,打造名副其实的深圳东部中心核心区、高水平的“城市新客厅”。
——打造东部中心中央核心区。充分发挥龙岗中心城和大运新城的综合功能,以行政中心、商务中心、高教中心和文体中心为特质,促进金融、总部、商贸、商务、高端要素和人才聚集,聚焦龙岗中心城中央商务带、龙岗大道商业带、以深港国际中心、深圳国际博览中心、大运枢纽等“城市坐标”为支点,将大运新城打造成为深圳东部中心中央核心区高水平的“城市新客厅”。
——打造战略通道的功能支撑区。以轨道14号线、16号线、10号延长线及惠盐高速、红棉路为支撑,落实好龙城西枢纽、大运枢纽,龙城广场枢纽以及深惠城际建设,打造战略通道的功能支撑区。对接深圳“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为“东进、北拓、中优”提供龙城支撑。
——打造创新智核的高效布局区。以国际大学园为依托,推动辖区大学园与产业园区有机融合,以益田硅谷、启迪协信科技园区、创投大厦、天安数码新城为重点,打造以大运新城为核心的立体化产业空间体系。以优质项目为创新载体,构建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创新智核的高效布局区。
天安数码城四期效果图。
益田硅谷新城效果图。
——打造文教体卫的优势突显区。以大运中心片区为核心,充分利用国际大学园、“三馆一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原龙岗区中医院)及周边高端资源,推进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甲”医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化文体核心、粤东地区创新文体高地、东部中心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文教体卫的优势突显区。
——打造社会治理的创新典范区。以105个花园小区、35个城中村为重点,着力推进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平安社会、智慧社会、诚信社会、国际化家园社会六个社会建设,让群众享受高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打造社会治理的创新典范区。
——打造城区生态的中心示范区。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为契机,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提升龙城城市品质,力争到2020年,建成吉祥社区等3个街心公园,改造回龙埔等3个社区公园,新建2个“特色花卉公园”;建成3条“花卉景观大道”、3个花漾街区,提升改造5条道路绿化,新增立体绿化8处,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19平方米,实现社区公园全覆盖。
可以说,深港国际中心的落地,是龙城街道“六区之城”加速建设的注脚。
新格局:大运新城打造创新驱动“智核”
作为深圳东部中心建设的旗舰项目,深港国际中心项目落地龙城街道,将助推大运新城片区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7年,深圳城市建设规划确定将龙岗-坪山中心作为东部发展的主轴。这其中,大运新城首居“东进战略”的最前沿,规划构建了“五心驱动、两轴一带、区域联动”的整体功能结构。大运新城也因此被定位为深圳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腹地、辐射粤东北的“桥头堡”。
大运新城位于龙城街道西部,总规划面积15.93平方公里,生态用地约8平方公里,与龙岗中心城形成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7月,大运新城被纳入深圳市重点区域,是全市唯一一个以国际高等教育引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大运新城是龙岗创新驱动发展的“智核”。此前,大运新城确立了“高校+研究+产业”一体化的高端产学研中心的发展路径。目前片区已吸引世界著名高校来合作办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实现第4年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已于2017年实现首批招生,为龙岗提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储备。片区内龙岗天安数码城、大运软件小镇、龙岗创投大厦、启迪协信科技园等多个创新产业集群项目,整体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
大学、产业、交通、文体等优质资源的汇聚,大运新城正等待着一个融合喷发的机会;如今,新地标的到来,为大运新城起到锚定中心、高度、方向的作用,其辐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2018年,大运新城片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全年预计增长34.28%,其中高端产业投资预计完成75.6亿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大运新城片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平稳,呈现逐月加速趋势;从投资结构上看,片区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以来,街道加快构建服务企业发展平台,着力优化片区营商环境。”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初庆介绍,街道相关部门定期走访龙岗天安数码城、大运软件小镇等园区和企业,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渠道和企业服务台账,同时及时梳理掌握企业发展中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执行指挥部职能,对片区反映的9项问题予以协调,其中7项已妥善解决。目前,片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企业23家,汇聚上市企业19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3家。
“街道将着力建设东部智核高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初庆介绍,依托街道国际大学园与城区融合发展促进中心的平台,运用“国际大学园+”模式,街道全力推动校企、产城高度融合,促进学术、科研、前沿产业发展,要将大运新城逐步建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同时,龙城街道积极引进院士等高端人才,聚集善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创业队伍。街道上下主动上门,贴心服务中广核、深圳汉弘、神州云海、大普微电子、艾贝生物全球总部、石墨烯新材料等特色重点企业,以及优质项目。
新动能:构建城区“支点”提升城市品质
专家评价,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落实深圳东进战略,推动深港合作及协同发展,建立深港两地人才聚集区,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和管理优势与深圳区位、政策和成本优势相结合,打造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同时,项目未来可吸纳科技研发、现代服务业等高端资源,进一步发挥大运新城创新共享中心、国际化魅力品质之都的功能,辐射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极大的完善区域内的公共配套。
据了解,目前龙岗区正通过开展大运新城提升研究和整体城市设计,充分利用大运新城富集的生态资源、优越的基础建设条件,在新定位的要求下,通过对标分析“促长补短”,融合科技创新、金融商务、文体娱乐、绿色生态等多方面内容发展职能,打造更多元、更有活力、更生态、更人性化、更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模式,构建“北部创新客厅、中部活力客厅、南部高效客厅”的整体新客厅格局。
北部营造高品质创新环境,集聚国际创新人才,依托天安数码城、益田硅谷新城、创投大厦等创新产业空间载体,抢占区域科创智造高端环节,支撑大运新城产业长远发展,辐射东莞、惠州等广阔腹地,成为一个引领创新产业持续升级的科技创新区,构建创新客厅。
中部联动核心资源,创造城市名片借势深港中心、大运中心、博览中心等重点项目,联动北部创新组团以及国际大学园区,汇聚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高等级文体服务设施,成就与世界紧密联系的综合服务活力中心,打造活力客厅。
南部集聚公共资源,构筑城市核心,依托大运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成为总部商务集聚、产业层级高端、产城深度融合、环境宜居宜业,构建高效客厅。
“未来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市空间,高水平、高品质建设城市新客厅,龙城街道将积极协助龙岗规划国土管理局、区重点区域署等职能部门,加快推进新客厅的各方面工作。”初庆表示。
今年下半年,龙城街道将加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力度,确保片区联合招聘会顺利举行,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批中高端人才招聘难问题,为片区发展引入新鲜血液。同时,充分发挥国际大学园与区域优势,引进高端企业和有开发潜质的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进度。街道将密切跟踪重点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问题,加快推进启迪协信科技园、天安数码城四期、益田硅谷新城、宝德云谷大厦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服务好深港国际中心建设,协调做好回龙埔长江电缆厂城市更新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龙城工业园的综合整治。
加大协调推动,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街道将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配合做好地铁14、16号线建设工作;积极推进重大配套策划,按照与福田国际会议中心错位发展原则,协助区重点区域署开展深圳国际博览中心前期策划研究。
加大创新改革,持续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街道将继续推动建设国际大学园与城区融合发展促进中心,依托该中心建立的国际大学园高校联盟,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及大学园工作生活服务基地,推动大学园与城区发展的融合互动,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
“打造核心区、建设新客厅,必须贯彻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龙城实际。”
初庆表示,街道将对大运新城片区城市天际线、建筑立面、城市家具的规划管理,做好夜景照明、户外广告、道路标识的整体设计;高标准编制科技创新圈规划,推动更多市、区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机构布局龙城,推动大学校区与周边园区与社区深度合作、联动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科技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政策、教育、医疗、交通、住房方面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推动新型智慧城区建设,大力推进数据融合、共享和开放,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先进技术,在智慧党建、智慧安监、智慧消防、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见习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