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落户河源半年投资总额逾330亿元

记者 郑向鹏 陈海峰 刘一平 张颖 河源日报记者 罗林林/文 王雨勃/图
2016-07-27 01:42
摘要

7月16日,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源市政府签约,拟在河源建华大基因活库,共同推进河源现代农业及健康产业发展。这是深圳企业推动深莞惠经济圈(3+2)融合联动发展的又一大手笔。

7月16日,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源市政府签约,拟在河源建华大基因活库,共同推进河源现代农业及健康产业发展。这是深圳企业推动深莞惠经济圈(3+2)融合联动发展的又一大手笔.

深莞惠经济圈(3+2)融合加速;深圳东进战略加快推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一项数据显示,深圳企业向广东省内其他地区转移,56.9%的外拓型企业选择的方向是河源、汕尾等粤东北、粤东地区,26.4%的外拓型企业在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进行拓展。构建深莞惠发展大腹地的河源,正积极抢抓融入深莞惠和深圳东进战略机遇,通过实施“南融行动”,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一批又一批重量级深圳企业向河源纷至沓来,考察环境、洽谈项目、签约合作,大有竞相抢滩河源之势。

 


 忙碌的商务局

深莞惠经济圈(3+2)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2014年,省政府正式批准河源、汕尾按照“3+2”模式加入深莞惠经济圈。 “深圳东进,河源南融,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这是当前河源社会各界高度的共识和工作的主要抓手和目标。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深河两地的交流合作都越来越密切。

 

河源高新园 (2)

河源高新园

“河源南融,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和深莞惠经济圈(3+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又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的战略决策,更是立足实际、加快发展、脱贫奔康的现实选择。”近日,河源市委书记张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河源积极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着力与以深圳为核心的深莞惠经济圈实现新兴产业一体化、生态农业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交通物流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

以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为战略路径,以项目为抓手,河源正努力建成深圳产业发展的“大腹地”。

7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河源市商务局局长廖继聪的办公室。当时,廖继聪正会见一批深圳客人,记者等了好一会儿才聊上。这中间,一个又一个的深圳电话不断打进来,他着实忙碌得很。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今年春节以来至7月初,已有35个深圳商协会、600多家深圳企业前来河源考察。”廖继聪兴奋地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已落实项目67个,计划投资总额405.375亿元,其中深圳企业落户河源的项目33个、计划投资总额330.09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80%以上。

商务局忙碌的背后,彰显深河两市产业合作的升级版。“以前我们很努力出去招商,可通常要见到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都困难。”廖继聪称,如今,深圳不少“高大上”的大企业主动前来考察,这些客商带来的都是现代产业项目,尤其是河源最为渴望的新型工业、现代生态农业、物流供应链、创意设计、环保科技等项目,“规模之大、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都是空前的”。

河源高新园 (3)

河源高新园

客商来了,能否确保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呢? “对于落户河源的项目,我们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机制,全力协助,做好服务。河源的主要领导每周都会挤出时间会见数批考察团,当面推介,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决心可见一斑。”

廖继聪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年4月,深圳同心俱乐部组织一批企业家到河源考察,其间包括酷派集团董事长郭德英,他带着郭德英去河源高新区参观,“往那一看,哇,这里还有一片好大的地可资利用,河源的水质又这么好,正适合做生态农业。”很快,7月1日,酷派集团、深圳市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与源城区签约,建设科技型农业综合生态园。

“他今天不投资,不等于明年不投资;不投资手机行业,不等于不投资别的行业。”廖继聪信心十足地说,随着深莞惠经济圈(3+2)融合发展越来越紧密,如今河源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具吸引力,不少企业看好河源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都想在河源寻找商机,招商天天都是“进行时”。


 中兴生产基地将“引爆”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河源,超过60%的规模以上外来企业来自深圳。在河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河源高新区,70%入驻企业来自深圳,其中一家重量级企业更是不得不提。

“占地约3000亩,投资总额100亿元,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以上,创税10亿元以上,围绕着中兴(河源)生产基地,河源将形成总投资超过250亿元、产值达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这样的大手笔,形容中兴通讯要在河源造座城,一点也不为过。

中兴通讯河源基地

中兴通讯河源基地

“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培训基地,不仅是河源的‘一号工程’,为河源振兴发展、脱贫奔康提供强劲动力,更为河源融入深莞惠经济圈提供了一个‘深圳总部+河源基地’的经典样本。”当地媒体如是报道。河源市市长彭建文亦称,“中兴通讯项目是河源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的主引擎、主载体。”

记者在河源采访获悉,中兴通讯(河源)基地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建成面积约30万平方米,5栋厂房、2栋动力房、7栋宿舍主体已经全面封顶,搬迁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

围绕中兴通讯项目,造城工作正在进行中:近2万转移人员的社保、子女教育、公积金等生活配套服务事项在全方位对接中;迎宾大道、规划四路、相关商业配套、供气站、警务室、停车场、运动场等均在建设中。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的配套项目也在攀升。河源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河源共落实中兴通讯上下游配套项目8个,计划投资总额14.9亿元,在谈中兴通讯配套项目21个。其中2016年落实项目2个,计划投资总额7.5亿元。

河源高新园

河源高新园

令人振奋的是,中兴通讯具有强大的产业集聚能力,围绕其河源基地项目,目前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向河源布局,这将使河源成为珠江东岸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拉动河源工业产生倍增效应。深河两市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作为对口帮扶、双方合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力求双方合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和提升。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钟荫腾告诉记者,“河源加快发展,关键在产业,充分发挥深圳对河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深圳企业的品牌、管理等独特优势,将闯出河源产业发展的新路。”


 打造“深圳总部+河源基地”发展共同体

今年4月,深河产业城23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这些项目将成为河源振兴发展的生力军。外界认为:深圳正以外溢发展方式突破空间制约,而河源正是理想的产业延伸地。发展共同体,已经成为两地产业合作的贴切描述。

不光是中兴通讯,大部分已到或正拟到河源投资的深企,都在践行“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模式。

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公司自挥师河源龙川,迄今已完成投资7亿元,形成年超产值18至20亿元、纳税超2亿元的规模。公司行政管理中心副总李俊告诉记者,目前,该集团总部仍在深圳,集团技术中心统筹研发,将深圳的科技成果推广到龙川等的生产基地。

景旺电子河源工厂

景旺电子河源工厂

位于河源高新区的中光电通讯技术公司,是近年行业内发展最快的企业。2015年,该公司平均每天销售手机显示屏40万套,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1%。该公司100多名技术人员在深圳从事研发和市场业务,但生产基地全部在河源,“深河合体”成就了这个产值超40亿元的大企业。

景旺电子河源工厂 (2)

在这个模式之中,华大基因对助推河源融入深莞惠(3+2)经济圈,更多了一份使命感。在7月16日的签约仪式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表示,在脱贫奔康的路上,因病致贫这个“拦路虎”特别可怕。对此,他特别承诺,要利用10年时间,为河源消灭盲聋哑、地中海贫血等出生缺陷,斩断河源人脱贫奔康的后患之忧。

河源市政府与华大基因战略合作签约

河源市政府与华大基因战略合作签约

对于“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模式,张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市的产业合作并非简单产业转移,深圳是产业、科技、金融、人才、信息高地,发展总部经济得天独厚,“河源制造”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两座城市在产业链中的有机融合与合理分工。

“在深河‘五个一体化’的背景下,两市经济、社会等各项城市功能相互延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张文如是形容深圳与河源越发紧密的互动与融合——深圳的河源、河源的深圳,两地不仅要一体化,更要同城化。

“山好、水好、空气好、发展环境好,这是河源所有资源中最弥足珍贵的,不可复制。深河一体化将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养老、休闲、生活......特别是赣深高铁通车后,深圳到河源30分钟可达,再实现捷运化,那就是一个城市了,届时深圳的保障性住房建到河源,并非没有可能。”采访结束时,张文向记者描绘了令人期待的蓝图。

编辑 Lisa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