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从全市第六次打击整治骚扰信息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月24日以来,深圳警方在全市共查处涉骚扰信息违法犯罪窝点24个,共缴获非法公民个人信息139万余条,刑事拘留59人。此次专项行动,警方还发现新苗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牟利已从简单的赚取产品推广费,转向利润更高的互联网投资类诈骗、债务催收等领域。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十万余条,一贷款催收公司7人被刑拘
5月24日,福田警方在八卦路某写字楼内,查获一家贷款业务催收公司,当场缴获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十万余条,并通过审讯深挖出贩卖相关公民个人信息的嫌疑人2名,最终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事拘留7人。
据福田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民警汪飏介绍,该公司约有十多名员工,通过独有的网络催收管理系统,通过向公民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甚至邮寄文书等形式进行业务催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催收链条,而该公司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住址、亲属关系、亲属姓名、房产、企业股权等,几乎涵盖公民个人信息所有范畴。
这只是我市第六次打击整治骚扰信息专项行动战果之一。为坚决遏制骚扰信息发展态势,市公安局刑侦局牵头市通信管理局、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移动、电信、联通公司深圳分公司和360公司,协同有关警种和各区公安分局开展了第六次打击整治骚扰信息违法犯罪集中行动。此次行动中,深圳警方在全市共查处涉骚扰信息违法犯罪窝点24个,其中房地产中介公司2个、小额贷款公司4个、金融投资咨询公司9个、银行催收公司2个、互联网推广公司2个、网络投资公司2个;共缴获非法公民个人信息139万余条,存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服务器24台;共带回涉嫌虚假期货交易平台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拨打骚扰电话的人员338人。经审讯,已刑事拘留59人、行政拘留22人、教育训诫38人、警告3人。据悉,此次行动为历次相关行动中单次抓获人数、缴获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数最多的一次。
牟利方式发生转变:从赚取推广费转向利润更高的互联网投资类诈骗、债务催收等领域
“这次打击行动我们发现新的苗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牟利方式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把信息用来搞产品推广,简单赚点广告费、推广费,而是转向利润更高的互联网投资类诈骗、债务催收。”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反诈大队)副大队长王征途告诉记者,此次行动查处的24个违法犯罪窝点中,除2个房地产中介公司,其余几乎全部是涉及投资类、催收类的公司。
此次专项行动中,龙岗公安分局就端掉一个特大利用虚假股票交易平台实施诈骗的窝点,最终以涉嫌诈骗罪刑事拘留33人。龙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七中队副中队长梁永兴告诉记者,该平台就是从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中打电话、拉人头,以推荐牛股的方式将投资者骗进一个投资交流群。在群内,7成人是平台的成员扮演的托,一步步诱导投资人入局,根据他们的指导炒黄金、炒指数,最后血本无归。
“两高解释”实施以来已有360余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批准
王征途告诉记者,深圳警方近年来在打击骚扰信息专项行动中深挖源头,重拳出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自去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以来,深圳警方已开展3次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项行动,共刑拘360余人,全部批捕,有的已经被判刑,刑期一般3年左右。
他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在提供身份证、手机号、居住地址等个人信息时要谨慎,在下载app等软件时要将个人信息勾掉,未知二维码不要轻易扫等,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见习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