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滋味

霍无非
2021-02-26 08:05
摘要

正月十五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是南方人说的,口味偏重的北方人,称之元宵。唐宋起,上元节令食品的名称有过多种演变,食品形状不一,饼状丸形都有;而清代则是“元宵”“汤圆”“圆子”等名称并存的朝代,形状大体趋同。后来“圆子”等名称隐退,基本剩一南一北这两种,制作的方法亦有区别。元宵是摇滚出来的,把半干湿的糯米粉摊撒在笸箩上,放上事先做好,切成小块的馅儿,一般为果脯丝、核桃、花生馅儿等,两手摇晃笸箩,力度恰到好处,使粉和馅儿相触,滚雪球似的,逐渐滚成一笸箩大小相等的元宵,粗犷大气,利落出活 。

插画:同春

汤圆是用手逐个包的。打小就生活在岭南,长辈包汤圆时,把花生仁碾碎,放少许砂糖,加点儿猪油拌匀,用来提香;抑或用黑芝麻拌砂糖,调成另一种馅儿。将糯米粉加适量的水和好,以软黏不散为宜,捏几下成皮儿,放入馅儿包实,再用双手搓圆,包得天衣无缝,浑圆饱满,细腻秀巧。有时旁观的我也想上手,慈祥的舅婆笑着说,小孩子毛糙,越帮越忙,去玩吧,一会儿煮好了来吃。汤圆煮好,一只只胀得像个小白胖子,热腾腾浮在汤上,香气扑鼻。我们每人的碗中分得几只汤圆,咬一小口,慢慢嘬吸流质的馅儿,甜糯糯连皮儿吃下,吃完用舌头把碗沿儿舔净。有时一口咬到汤圆里的一分钱硬币,舅婆拍手笑了:好啊,沾福喽!吃完喝点儿煮汤圆的汤,叫原汤化原食。以至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过年吃汤圆的印象比饺子深。

如今,食品极大丰富,各种成品半成品应有尽有,加上生活节奏快,想吃汤圆,买回家直接下锅就是,不必费时费事自己动手包了,所以这么多年我家吃汤圆都是买现成的。每次煮一种馅儿的汤圆,时间长了,觉得口感单一,虽然市面上的汤圆品种不止一种。于是脑筋急转弯,买汤圆就多买几种馅儿的。煮时,各下锅几只,这样,花生馅儿的香甜,芝麻馅儿的清甜,芋泥馅儿的面甜,紫薯馅儿的粉甜,菜肉馅儿的鲜香,甚至北方黏黄米汤圆皮儿的黏韧,宁波迷你汤圆的筋糯,都无处躲藏了,白白黄黄浮满锅,橙黑紫红馅儿靓,看着就食欲大开。入嘴前的汤圆啥馅儿?得猜,有时猜对有时错,平添了几分好奇。虽然选择宽了,味道多了,仍感觉单调,比起过去家家动手包汤圆,少了参与的乐趣。真想念儿时一首歌谣呀:“过大年,喜开颜,全家围坐包汤圆,汤圆包得圆又圆,煮熟吃了黏又甜……”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霍无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