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改革发展澎湃动力 深圳始终坚持改进作风服务发展
读特记者 任 琦 通讯员 王保红 颜惊蕾
2018-05-23 07: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干部作风不过硬,就会贻误经济发展良机。

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改进作风和服务发展紧密结合,为改革开放事业注入澎湃动力。

不忘为民宗旨,实干赢得人心

2012年12月7日下午,广东深圳,通向前海深港合作区的道路畅通如常,一个由8辆车组成的车队融入车流,与社会车辆并行。不封路、不扰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令人印象深刻,用行动拉开了新时代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大幕。

5年后,见证过这一时刻的前海管理局依然在集装箱改造成的房间中办公,不同的是这片区域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税收344亿元,比5年前分别增长超过41倍和66倍,用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答卷。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人民,看的是实践。行动,就是作风最好的体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从一开始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已经退休的马成礼还记得与2万名基建工程兵背着粮食咸菜来深的情况,“没有煤只有柴,蔬菜也短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支队伍愣是不到一年就搬掉罗湖山,填高罗湖区,5年就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5倍,把在“谁也不愿意来的缺水缺电的边陲小镇”变成了迅速崛起的“一夜城”。

改革开放需要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党委、政府就去做什么。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圳市政府不断强化服务功能。

2004年,行政服务大厅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首批集中办理行政审批的场所之一,“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成为最基本的工作标准。随后又开展多轮机构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周一到西门子公司调研,周二到宝安调研社区党建,周三到新乐公司调研……打开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工作周表,几乎每天都有人到企业、社区调研。十八大后,领导带头下基层,为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已经成为深圳的一项固定动作。从群众关心、制约城市发展的棘手问题入手,破解违法建筑难题,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量”、存量违建“负增长”;针对水体污染,深入实施河长制,建成区36条黑臭水体整治按期完成;打通交通瓶颈,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一大批“历史欠账”逐步解决,一个个城市短板依次补齐,工作作风大大提升,带来的是民生福利的切实改善与城市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甚至跃升。引得市民纷纷点赞。

探索容错纠错,呵护创业激情

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试验。试验难免会试错。

作为一个因改革而生的城市,深圳更能体会敢闯敢试和鼓励宽容的可贵。

“必须从工作上适应,积极支持、保护和促进改革开放,保护改革者及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实事求是地处理改革开放中发生的问题。”这是1990年深圳第一次党代会上,市纪委总结过去10年纪检工作时的第一条体会。

“成功时为你欢呼,失败时为你加油”的宽容城市氛围,成为无数创业者不竭的动力,催生出深圳无数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举措。

2012年,“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双双获评深圳“十大观念”,激荡着深圳的激情与梦想。

保护创业激情,还要防止怠政。针对个别干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认识,深圳花大力气整治“为官不为”,通过构建“有为激励,无为问责”制度体系,鼓励勤政善政,推动经济发展。2015年底,深圳市委启动首轮巡察工作,专门纠正被巡察单位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5月,深圳市《关于支持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出台,探索运用“三个区分”原则开展容错纠错。文件限定了容错范围和事项,让广大干部明“对错”;实行风险项目事前备案审查,及时提醒并纠错;规范容错认定程序,由各部门联合辨“真假”,以此为干事创业干部“撑腰鼓劲”,助推深圳创新发展。

宽容与严管之下,深圳干净干事的风气进一步形成。“老框框、老套路”的重重束缚,盛名之下、志得意满的安逸心态,为官不为、“当官做老爷”的消极状态,“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放思维,“光说不练、做而不实”的漂浮作风正在破除;敢破敢立的开拓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正在树立……

坚持常抓不懈,纠正不正之风

“建立责任管理机制、教育引导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查处问责机制,促进纠治‘四风’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近日深圳根据党内法规试点安排,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纠正“四风”长效机制的规定》,把八项规定精神落在纸上,成为规范特区干部作风的有力抓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加强作风建设,不断为特区改革发展建设注入正能量。

上世纪80年代,出台《关于搞好党风的十条规定》、《关于市领导深入基层改进领导作风的规定》,90年代,推进党风标准化建设,开展党风检查和行风评议……多年来,深圳始终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治理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滥发钱物、“小金库”、“三公”经费支出超标、超标准兴建楼堂馆所、送收“红包”等问题,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持续好转。

十八大后,深圳以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公款旅游、公款吃喝、会所腐败、打高尔夫球、收购物卡等专项整治,开通“反四风随手拍”举报平台,出台暗访工作办法,形成立体监督、综合施策、协同推进的作风“防护网”,推动纠正“四风”工作和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近5年多,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09起340人,党政纪处分271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52起,全市共排查出基层党员干部违纪线索7105件,立案2353宗,党政纪处分1762人,移送司法机关106人。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

一流的城市需要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政府必须创造一流的廉洁环境。作为为市场经济探路的经济特区,营商环境一直是检验深圳作风建设情况的试金石。

从率先放开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取消票证,成立证券交易所,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圳一步步为市场松绑,为自己加压。市场环境的每一次优化、市场主体的每一分便利,背后都是深圳党政机关的自我革命和主动担当。

2013年3月1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流程大大简化。短短5年,深圳商事主体已达318万户,其中企业186万户,数量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今年2月,深圳又出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参照,推出20条措施,由此踏上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新征程。

不断简政放权又促进了干部作风,形成了作风建设良性循环。

“不用到处去送粽子、月饼和购物卡,也不再像以往那样觉得心里不踏实。我们只要专心把业务做大做强、把客户服务好,政府就会把我们服务好。”深圳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清州感慨道。

如今,在深圳,很多企业家在谈到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时,几乎都不约而同会谈到:在深圳,企业正常发展不需要政府时,几乎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但企业遇到困难需要政府时,感觉到政府无处不在。

“找准政府定位,用一流的作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这样才能以更大的作为走在新时代最前列。”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说。

对人来说,四十已是不惑,于城市而言,四十却正值青年。如今的深圳依然朝气蓬勃,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开始新时代的“赶考”。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任 琦 通讯员 王保红 颜惊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