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近30%面积建成海绵城市
宝安区水务局官网
2021-02-25 16:06

茅洲河碧道试点段的碧道之环造型独特

疏林密草、圆石错落,漫步在崭新的蚝乡湖公园,波光粼粼的清澈湖水和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宁静清幽的环境令人流连忘返。在宜人的景致之下,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环保型雨水口等基础海绵设施一应俱全,为生态美景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据了解,位于沙井街道的蚝乡湖公园共包括水湿地、水舞台、水花园、水生岛四大分区,通过多种生态净化功能提升水体水质,并将河道的调蓄能力优化并扩充,形成与周边水系相互辅助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海绵系统。

这是宝安区建设海绵城市的缩影之一。作为深圳的国土大区、产业大区和人口大区,宝安生态环保设施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城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压力繁重。近年来,宝安区全力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着力推动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区生态设计深度融合,通过打造会呼吸的城市,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数据显示,2020年,宝安新建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4.78平方公里,完成既有设施改造78项,七个项目被深圳市海绵办认定为“典范项目”。2017-2020年,宝安累计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64.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为29.82%。

机制先行▶▷

构建完善的海绵顶层规划体系

作为一座高度城镇化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在经历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后,环境承载能力先天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2016年,深圳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推行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的新型城市建设理念。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宝安区在2016年12月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印发了《宝安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7-2030)》《宝安区海绵城市试点详细规划(2016-2030)》等规划,逐步完善了海绵顶层规划体系,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规划指引。

同时,宝安区海绵办要求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征求海绵城市建设意见,以此作为项目立项和获取“两证一书”的前置条件。2016年以来,区海绵办共出具海绵技术审查复函达850余份,位居深圳市各区前列。

为提升社会参与积极性,宝安区海绵办牵头各成员单位积极宣传组织社会单位申报海绵资金奖励,根据《关于印发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申报指南(2019年)的通知》《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申报指南(2020年)》要求,指导申报主体准备申报材料。2019年,宝安区获奖项目4项,分别为泰华梧桐岛工业园、健仓科技研发厂区、大空港新城海绵城市策略研究及实施方案、宝安区江碧工业园4.2平方公里示范区生态提升及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研究,共获得市奖励金额211.25万元;2020年,宝安区获奖项目2项,分别为领航城工业大楼项目(A116-0373)、松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共获得市奖励金额157.76万元。

成效初显▶▷

四年间1/3城区成海绵城市

站在茅洲河的至高点——洋涌河水闸处眺望,一河两岸的风华尽收眼底。茅洲河西岸,亲水活力公园将成为市民观景休闲的新去处,沿东岸建造的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上,燕罗湿地公园、茅洲河展示馆、啤酒花园等公共设施各具特色,绘就城市生态美景的新画卷。

茅洲河畔的一座座新地标,不仅是群众休憩、游玩、健身的乐土,更是一个个海绵城市项目。目前,诸如此类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项目,宝安区共有220余个。

据统计,2017—2020年,宝安累计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64.3平方公里,完成既有设施专项改造226个,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为29.82%,提前完成2020年实现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目标。

经过四年的大力建设,宝安区已打造出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如万丰湖湿地、燕罗湿地公园、立新湖东南片区景观提升工程、四方公园、泰华梧桐岛产业园等,在全区乃至全市都起到了良好示范效果。

2020年,宝安区7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成为市级典范项目,涵盖了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和水务类四大类型,分别为:宝安区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工程(茅洲河片区)、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碧道之环、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龙门湿地公园、松岗河沿线综合形象提升工程——西水渠调蓄湖、沙井街道蚝乡公园新建工程、沙井街道南环路(锦程路—宝安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和万科星城01地块(上星学校)。

“这些优秀的海绵城市项目充分突显出宝安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品质与区域特性,切实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品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宝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特别是以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为代表的优秀水务类项目,结合了宝安区河网密布的本底条件,打造出具有宝安特色的大海绵体系,为可持续的城市生态体系探索出新模式、新路径。

久久为功▶▷

打造具有连片性和典型性的示范区域

海绵城市建设考验着城市的综合规划建设和管理能力。对于宝安而言,海绵城市建设尽管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一方面,针对当前已建成的海绵设施,由于监管责任主体涉及单位多、协调难度大,管养单位配合度低、专业人员储备不足等现实难题,后续的运行与维护还需通过强化统筹联动等方式加以保障;另一方面,着眼于更多即将建设的海绵城市项目,社会单位参与度低、社会企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情形亟需转变。

接下来,宝安区将持续编制印发年度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及实施计划,将年度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成员单位,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落实责任体系,确保各分工事项有序推进。同时,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在今年完成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基础上,到203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172.48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宝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宝安中心区、石岩浪心片区、大空港新城、机场南侧西湾公园片区四个重点区域为海绵城市建设先行窗口,宝安将充分借鉴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率先形成具有连片性和典型性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域,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案例

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景观节点——碧道之环

坐落在茅洲河东岸,宝安区茅洲河碧道试点段的碧道之环造型独特、引人驻足。这座位于茅洲河畔的碧道公园,如今已成为融科普、教育、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地标式建筑。

据了解,碧道之环占地24055平方米,建筑面积1487.46平方米,通道面积68.93平方米,建筑空腔面积367平方米。区域内设置了湿地、生态停车场等,通过湿地内动植物及砾石层的生态净化及过滤功能,过滤及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提升水质。

据介绍,项目内建设梯级湿地,将通过茅洲河支流老虎坑水作为水源取水,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及生物净化原理,对水质进行多层次过滤及水循环利用,净化后的水体可用于园区内绿化灌溉及市民亲水体验,也将成为生物栖息地之一。

此外,充分考虑场地的标高,碧道之环内合理布置生态岸线、生态停车场、滨水栈道等海绵设施,在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的同时,增加场地的可渗透面积比例。目前,场地内的可渗透面积比例已达97%以上。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丁庆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