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奇迹,严明纪律护航
读特记者 任琦 通讯员 王保红 颜惊蕾
2018-05-22 07:59

发展奇迹,严明纪律护航

深圳始终坚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40年,深圳创造了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历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40年的辉煌历程,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一代代特区建设者的奋斗,离不开由严明的党纪保障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将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深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以严明的纪律为特区改革开放护航,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回首深圳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没有不断完善、越来越严的党的纪律护航,就没有今天深圳的奇迹。”广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

越是改革发展,越需要纪律护航

“从去年行政区成立到现在按照党中央要求开展机构改革,龙华的人事变动一直比较多,但在这个过程中,干部队伍一直很平稳。”谈到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深圳市龙华区委书记余兴国对记者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不断增强,既没什么人来说情打招呼谋位置,也没什么人对自己的安排讲条件。

这并非个案。近两年,深圳先后经历了市、区两级领导班子换届和行政区组建,全部实现“零有效投诉、零干部违纪、零群众上访”目标。在最能体现政治生态的选人用人工作中,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市一如既往加强纪律建设,尤其是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结果。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辉煌的经济成就和良好的政治生态来之不易。只有回首,才能深切感悟到,只有纪律过硬的队伍才能啃得下硬骨头,打得了胜仗。

1979年,党中央决定设置深圳市,1980年,决定成立经济特区,“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改革伊始,难免有个别同志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在全市各级党委的带领下,各级纪委积极开展教育,反复强调党的政治纪律,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上来。

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苍蝇”“蚊子”也飞了进来,少数企业和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贪污受贿、投机诈骗、生活腐化堕落等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增多。“拍苍蝇、打蚊子”,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成为纪委的工作重点。为此,市委、市纪委在全市第一次党代会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党风党纪建设与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互为促进。”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深圳坚持改革开放和党风廉政建设两手抓,改革开放力度有多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就有多大。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中央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圳认真落实决策部署,牢牢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2015年,市委出台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若干规定,2017年,出台进一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意见,把党风廉政建设推向纵深,为深圳改革开放始终走在最前列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坚持刚性执纪,迎来发展春天

今年2月初,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完成2017年度广东省廉情评估调查,深圳市社会公众的廉洁感知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不论是廉洁程度,还是工作效率,深圳在全国都是一流的。2013年以来,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与深圳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从侧面印证了上述调查结果。

反腐不手软,发展不停步。

深圳经济特区地理毗邻港澳,市场经济活跃、党员干部面临诱惑较多、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对此,深圳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坚持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同频共振,为特区改革发展建设扫清障碍。

1980年,针对开放初期出现的“经商潮”,立即严查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炒买炒卖外汇等违纪行为,打击行贿受贿、贪污等腐败行为。1987年,为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成立全国首家监察局,强化执纪力量。1993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定,严肃查处原市计划局财贸处处长王建业特大受贿案等一批大要案,打破建国以来受贿金额“纪录”。从经济领域到工程领域,从环境保护到医疗教育……改革进行到哪里,执纪就延伸到哪里。

党的十八大后,深圳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2013年至2017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3354人,这5年查办案件数量分别增长40%、99%、19.4%、21.2%、17.5%。与此同时,深圳GDP增速分别为10.5%、8.8%、8.9%、9%、8.8%。

“深圳实践证明,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曾经长期在纪检监察战线工作过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这样解读上述两组数据。

落实“四种形态”,做到挺纪在前

“一进门,工作人员就给我倒了一杯热茶,温和地向我阐明了事由,并向我送达一份《函询通知书》。我起身离开时,杯子里的茶还是热的。问题解释清楚了,以后就可以重新投入工作了。”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讲述了他被市纪委函询的经过。

这一杯“茶”,正是深圳市纪委近年来落实执纪监督问责“四种形态”,抓早抓小的一个侧影。

作为改革的先行地,区分轻微违纪和严重违法,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直是深圳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对有轻微违纪问题和一般工作失误的党员干部立足教育,不轻易立案,而是通过领导约谈、发信访通知书等方式,‘打招呼’、‘敲警钟’,促其整改。”写入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成为深圳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1991年至1994年,对673名有轻微违纪的党员进行教育;1996年至2000年,对1253名干部进行打招呼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问题,让他们放下包袱,重新轻装上阵……

十八大后,深圳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2016年9月,深圳出台《谈话提醒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谈话函询暂行办法》,完善抓早抓小机制。2016年以来,市领导开展谈话提醒122人次,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谈话提醒44054人次,纪检监察机关谈话函询428人次。特区各级党组织中,“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既坚决维护这座城市公平正义的底线,又努力呵护这座城市改革创新的精神品格。”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子兴当选深圳市监委首任主任后的发言赢得了在场人大代表们的一片掌声。

改革体制机制,探索标本兼治

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也是深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深圳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抽丝剥茧,查找根源。

早年间,深圳围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行政审批、招投标、投资管理、财政管理和“三公开”等制度方面开展创新,从源头上解决了一些诱发腐败的问题。

深圳从1991年起每年举办“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至今已连续27年,把教育监督制度化。2002年,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总体思路》,2011年,提出建设“廉洁城市”,着力构建不能、不敢、不想腐的机制。

近5年来,深圳纪检监察改革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不能腐、不想腐的堤坝越筑越牢——

成立前海廉政监督局,开创性建立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审计“五位一体”监督体制。

出台《关于进一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意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具体化、制度化。

制定全国首个反贿赂管理体系地方标准,推动形成体制内和体制外全面反腐防腐的新格局。

推动各区建成涵盖集体资产交易、集体资产监管、财务实时在线监控、出国(境)证照管理在内的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三资”保值增值。

进一步完善防止利益冲突的各项规定;深化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集团化采购改革;推进中小学“阳光招生”……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深入推进。深圳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常抓不懈,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为勇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尖兵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交出优异答卷。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任琦 通讯员 王保红 颜惊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