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的《十面埋伏》在保利剧院已设埋伏,你敢来吗?

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2018-05-21 20:24
摘要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转型之作、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再次来深,5月23/24日在保利剧院梅开二度。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转型之作、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再次来深,5月23/24日在保利剧院梅开二度。其实《十面埋伏》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舞剧,故事剧情“碎片化”。同时在舞蹈的呈现上,《十面埋伏》也不是诸如《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之类少数民族元素突出、原生态气息浓厚的民族舞,而是一出混合了京剧、武术、太极,还有很多装置艺术等元素的实验舞剧。

用舞蹈形式演绎经典

20000把剪刀悬挂半空,寒光闪烁;红羽毛代替的鲜血,漫舞全场;韩信因胯下之辱留名,黑白两个韩信总是从对方胯下钻出撕扯,诡异莫常;虞姬反其道而行,选用男性反串。舞者一段赤身独舞亮相,虽是男儿身,却极尽女子的妖娆,与项羽的一段双人舞,亦极尽缠绵……杨丽萍将流传千年的“楚汉相争”故事改成了舞蹈剧,用中国传统京剧嫁接起了现代舞。观众可以看到,舞剧《十面埋伏》现场借来2000多年前的刘邦、项羽、虞姬、萧何、韩信等人物,用舞蹈的形式,演绎了他们在特定时间、空间、处境下的内心冲突与命运纠葛,探讨争斗与伤害背后的根源。整个表演过程场面宏大、震动人心。

还记得2003年,杨丽萍的《云南映象》曾创下中国舞台剧首轮巡演上座率最高、票房收入最好、演出场次最多、所到城市最广、巡演时间最长、媒体关注度最高等多个第一。

杨丽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与《云南映象》相比,创作《十面埋伏》的原因不仅在于传统的复苏,还具有更多的现代意义。“如果说舞剧《云南映象》代表的是传统艺术的表现,那么《十面埋伏》讲述的则是观念的更新。”

舞美设计尽藏“小心机”

记者了解到,《十面埋伏》舞剧从舞台设计到舞蹈动作,都做出了极为大胆的尝试,可以说全剧尽藏“小心机”。这部剧的主演几乎都是男性,可以说是实打实的“男人戏”。其中,青年男演员胡沈员饰演虞姬,颠覆了观众的既有印象。从全裸登台,到粉墨虞姬,胡沈员全程用舞蹈的肢体完成与观众的交流。同时,舞剧中还加入了不少新奇艺术元素和装置艺术:借鉴旅美华人艺术家刘北立的创意,舞台上空装设了20000万把明晃晃的剪刀,刀刃在灯光照射下,闪烁着寒光……48斤象征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红色羽毛被拿上台,构成了一幅红色血海似的宏大场面。演员们在红色羽毛里扑腾,传递着厮杀的血腥。对于影视中虞姬自刎常常用到的剑,杨丽萍没有重走老路,她用红绸代血,最后的处理是,虞姬用了项羽的血自刎。“我觉得舞台艺术和影视剧还是应该不一样,台上如果一会剑,一会大刀,就没意思了。所以《十面埋伏》中不见刀枪。虞姬用项羽的血自刎,寓意一下子就深刻了。”

这部舞剧由杨丽萍担任总编导、艺术总监,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叶锦添担任美术指导、服装和舞美设计。杨丽萍说:“现代人,每天都在经历‘埋伏’,既埋伏别人,也在被别人埋伏。这是制作《十面埋伏》的初衷。”5月23日-24日20:00,杨丽萍将亲临现场在保利剧院设下“十面埋伏”,你敢来吗?

杨丽萍舞蹈剧场《十面埋伏》

演出时间:2018年5月23日(三)、24日(四)20:00

主要演员:和尚、巩中辉、胡沈员、葛俊逸、朱凤伟、彭捷、郭毅、童明光、肖富春、欧阳(注:演员以当天实际演出为准)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