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国际形势报告:大宗商品供求异变或引发能源矿产粮食危机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2021-02-24 12:55

2月24日,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国际研究学部、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会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并指出,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供求方面的异常变化造成价格大幅波动的不确定性值得关注,或引发能源矿产粮食危机。

该报告指出,以中国为首的亚洲需求的复苏、气象灾害担忧提振农业商品价格、各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出台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的对美元走软及通胀上升的预期等因素,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在2020年下半年出现比较强劲的反弹。2021年金属、矿产、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既可能在亚洲之外地区跟随亚洲复苏的需求推动进一步上行,也可能由于疫情变异升级需求重新受到抑制而逆转反弹势头、重回大幅下跌状态,还可能由于疫情或人们对疫情后续进展的预期发生反复,出现大涨大跌交替局面。即便中国这样的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的制造业大国,也可能面临矿石、能源等大宗商品由“买不起”的价格风险转向与“买不到”“运不回”的供应链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进而其支撑世界经济复苏的能力也可能被削弱。

该报告称,与金属、矿产、原油等大宗商品2021年主要受需求方面因素影响有所不同,粮食类大宗商品还可能因为供给方面的因素发生危机。全球粮食供应链原本就受到疫情的扰乱,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拉尼娜(La Niña)现象对南美洲农业的负面影响还将加剧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发展中国家尤其欠发达国家发生粮食危机并引发人道灾难、难民危机的风险攀升。

联合国警告称,世界正处于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的边缘,预计死于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营养不良及其衍生疾病的人数将超过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特别是对那些需要汇款来解决食物等基本生活需求的人来说形势更加严峻。汇款是世界上约8亿人的生命线。汇款还使这些家庭能够对其生计进行投资,并成为防止收入损失的重要保险。

世界银行预计,到2021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寄往中低收入国家的汇款将至少减少14%。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汇款损失可能会使其业务所在国面临饥饿风险的人数增加3300万人。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