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手机隐蔽扣费“薅羊毛”,你不较真它更来劲
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2018-05-10 22:46

视频来源:安徽卫视

有人说,小小一个手机,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承载了现代人太多的生活分量。人们的喜怒哀乐,越来越多地系于手机之上。

手机被莫名其妙开通收费服务,服务项目压根没听说过,也从来没有享受过,要不是心血来潮查了一下话费单,还不知道要被偷偷摸摸扣费到几时。可能很多人跟笔者一样,都亲身经历过类似的闹心事。

去年“5·17”世界电信日期间,广东省消委会开展了“消费者最闹心的电信消费问题”征集活动,选出了电信消费“五大闹心事”。从评选结果来看,“运营商未经同意擅自开通手机业务”最令人闹心。

最近,“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被通信运营商“强制消费”开通“影子服务”的案例并不鲜见。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个更极端的案例:2016年8月,深圳市民杨女士反映,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多年来一直在扣她的校讯通费,更可气的是,她还从未享受过相关信息服务,而且扣费截止时间到2999年12月31日,收费期限将近1000年之久。面对“扣费千年”奇葩事,我怎么笑着笑着就想哭了啊?

1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今,用它来形容消费者面对通信运营商的“影子服务”时的处境,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近年来,手机用户和运营商频频因隐蔽扣费发生纠纷。深圳市消委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他们受理的关于通信运营商“影子服务”的投诉数量达到了593宗。

所谓“影子服务”,即运营商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为其开通的可能根本用不上的增值服务。或是偷偷更改用户套餐内容,或是以免费体验为由诱导用户开通业务,期满后自动转为收费,想方设法从用户身上“薅羊毛”。

调查显示,大量“影子服务”的收费纠纷,源于运营商的电话外呼营销。运营商的电话外呼营销业务一般都是外包的,外包商为了盈利往往不按规定操作,选择性介绍业务,刻意模糊收费内容,千方百计给用户设套。

如果说电话外呼营销给你开通增值服务还会提前打个招呼,大多都是靠话术给用户挖坑,只要多长个心眼便容易避免“被套路”;那么有些SP扣费则来得更加简单粗暴,直接绕过用户,通过手机里的内置程序或恶意软件自动识别完成二次确认,从订购到提醒,用户全程被蒙在鼓里,如果每个月扣费额度不大,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只不过,用户口袋里的钱哗哗往外流,却连服务的影子也看不到。无耻到如此地步,也是没谁了。

2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老祖宗给我们提的醒。

按理说,无论是移动、联通还是电信,都是“中”字头的大公司,而且都是国企。从大企业该有的姿态和该负的社会责任来说,通信运营商都不能只盯着用户的钱包,而更该思考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过,从“强制消费”开通“影子服务”泛滥来看,通信运营商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笔者认识的一个业内人士称,手机隐蔽扣费“薅羊毛”,如果没有运营商的默许和配合,肯定是做不起来的;只要运营商一句话,类似的业务分分钟就可以消失。为什么有的省份情况严重,有的省份没什么动静?是谁在给“影子服务”放行?

虽说卖的总比买的精,但起码的市场规则、法律意识、商业道德总该有吧?借助“影子服务”在用户身上“薅羊毛”,无异于是一种变相打劫。难怪人民日报也看不下去了,对此痛批:“隐蔽扣费,不啻于朝用户口袋里掏钱。败露后却不承认,一再矫饰,大企业却耍小把戏。所涉金额虽小,但一旦累积,委实惊人,运营商日均净利数亿元,其中多少是隐蔽扣费?如此敛财,于理不通,于法不容。”

挖空心思把精明用在算计消费者上面,难道不怕消费者用脚投票吗?怨声载道,运营商还要当多久把头埋在沙中的鸵鸟?

有消息称,虚拟运营商将获得正式商用牌照,今后工信部将持续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领域。可以说,电信领域的竞争已越来越注重对服务能力的考验,运营商躺着挣钱的好日子、把消费者蒙在鼓里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3

面对通信运营商“薅羊毛”式的隐蔽扣费,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想让相关方自己主动放弃口中的这块“肥肉”,无异于与虎谋皮,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先把自己的口袋捂好。并且,被“薅”走的也得想办法要回来。要知道,对于运营商偷偷摸摸的“巧取豪夺”,我们如果不较真,或是一再忍气吞声,那么它们不仅不会主动收敛,反而会更加来劲,更加肆无忌惮。

“影子服务”如影随形,每个人都有可能中招,甚至那些专事此类业务的人也不例外。虽说运营商都提供了话费明细查询功能,但很少有人有那份较真劲儿,经常去查自己有没有被多扣费。即使有用户发现自己被“薅”了,也往往会囿于涉及金额小、维权成本高而不再较真地维权、追责、索赔。而这,正是某些运营商敢于卑劣地玩猫腻“薅羊毛”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块八块的费用对于个人来说虽然不多,但如果涉及的十亿八亿人呢?我们自己该多长点心,经常查查自己的话费账单,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止损。笔者认识的那个业内人士又说了:“现在的用户越来越精明了,有些被扣的少,也能马上发现。我上次就遇到了,半年扣了2元,居然都被发现了,太666了。”

“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欠了我的给我补回来,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真被欺负到头上了,消费者绝不能心慈手软。拿起法律武器,让运营商该退的退、该赔的赔,该较的真还是得较。

4

话说回来,对于运营商隐蔽扣费的恶劣行径,单靠消费者偶然发现和单打独斗肯定不行。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倘若坐视不管,不能及时跟进,那么健康的行业生态、运行规则就难以重塑。

吊诡的是,近年来,通信运营商隐蔽扣费问题隔三差五被曝光,但是却一直不曾禁绝,原因何在?

在网上搜索有关电信行业整顿的信息可以发现,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5年,当时工信部召开的电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严控电信用户申诉率,严厉打击不明扣费,对“恶意扣费”零容忍。只不过,从目前手机隐蔽扣费的严峻形势来看,行业监管部门治理的力度和持续性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针对此类维权问题,消费者往往是单打独斗,面对“巨无霸”时显得有点孤立无援,权益保护组织以公益诉讼替消费者出头的案例几乎未见。

到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没能力管、管不过来?监管部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不能置身事外,理当反思。

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