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改革热度指数68.48,东部地区改革热度指数69.56,广东省改革热度指数70.61。在全国337个城市中,珠海改革热度指数74.75,位居全国第七名、东部地区第四名、全省第一名。
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珠海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去年以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珠海的新地位、新方位、新定位,抓好战略性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制定《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以“1+1+10”方面46项重点改革为抓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年改革的“任务书”和“作战图”,《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着力推进“1+1+10”方面46项改革举措。第一个“1”,是以珠澳深度合作开发横琴为总牵引、主平台,全力以赴,精准发力,攻坚克难,谱写新篇;第二个“1”,则是深化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0”则包括10项体制机制改革,涵盖行政体制、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国资国企、事业单位、民生领域、社会治理体制、农村、立法创新、大湾区互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十大方面的深化改革工作。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46项重点改革、206项分解任务整体推进顺利,198项已完成,年完成率超96%,为推进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实现了“十三五”改革圆满收官,为“十四五”改革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以来,珠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以横琴为主平台,充分发挥与港澳规则联通贯通融通的优势,加强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开放合作,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加强与澳门多层次沟通互动,拓展澳门产业发展空间,开辟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截至2020年12月,横琴新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达3575家。其中,2020年新增1395家,同比2019年增长67.47%。
在打破跨境人才流动壁垒方面,珠海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澳门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32条措施。单向认可港澳导游在横琴执业,以立法形式明确认可横琴新区港澳建筑及相关专业人士执业资格。与澳门签署珠澳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区、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人才高效便捷流动改革试验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去年,市委改革办与暨南大学专家成立课题组,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珠海市深化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报告》课题成果,从多个方面为我市深化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在珠海,类似的改革创新举措不胜枚举。创新实施“一网通办、掌上易办、智能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全国首创“政银医”合作模式、全国首批探索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行点状供地政策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五大工程”改革创新经验全国推广、全省率先实施市直预算编制管理改革、以医保支付和医药耗材供给为核心的牵引性改革在全省范围推广……去年以来,一项项改革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启程‘十四五’,我们将聚焦构建适应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的体制机制,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特区。”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珠澳深度合作。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总牵引、大平台,争取中央和省赋予珠海更多自主权,扩大改革探索空间,加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二是抓好一批战略战役性改革。着力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数字政府改革、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三是抓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改革创新“五大工程”建设、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率先探索,打造更多在全省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珠海改革品牌。四是抓好一批重要改革试点。把农村宅基地改革全国试点、城乡融合发展全省试点等一批中央和省部署的试点项目抓深抓细抓实,勇当深化改革第一方阵的开路先锋,力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率先突破、走在前列。
相关链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经国务院领导批准,于1983年2月成立,主管单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承担政府与主管部门等委托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课题研究工作,以及围绕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超前性调研,其研究成果主要供各级政府与企业做决策参考。
中国改革热度指数是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有关改革专家、大数据专家,基于多年的行业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利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对改革进度和效果进行量化的第三方评估,一种从传播角度对改革状态的描述。
中国改革热度指数用于评测全国、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级市的改革舆论活跃程度和公众对改革的态度反应。改革热度指数越高,说明一个地方或者某个领域的改革氛围越好。
中国改革热度指数成果每季度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用于服务中央改革、助力地方深化改革创新,政策落实、解读及深度分析。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詹婉容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