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安全研究报告(2018)》发布
读特记者 李萍 文/图
2018-04-27 18:14

4月27日,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安全高层论坛暨《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安全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在京举行,专家指出,“一带一路”投资安全指数普遍提升,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根据国家投资安全水平的不同,适当调整投资决策。

2018年蓝皮书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投资安全现状、投资风险评估以及文化差异、气候变化对投资安全影响等议题,专门分析了旅游投资、企业并购、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税务、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北极航道、政府违约等领域安全风险及应对建议,提出了大量对策建议,为“一带一路”顺利推进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撑。

“‘一带一路’地缘经济趋势正在改变企业投资环境。主导世界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已由过去的地理环境、地缘政治逐步过渡到人文环境、地缘经济,国家间相互交往过程中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也转变为经济发展。”该蓝皮书主编之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梁昊光表示,“为此,课题组构建了含投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四大指标、32个子指标的模型,以‘投资安全指数’作为综合衡量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安全参考。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根据国家投资安全水平的不同,适当调整投资决策。”

蓝皮书认为,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和长期性,需要综合评估,合力应对。既要考虑海外投资过程中的经济、经营上的商业风险,更要看到因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所引发的投资地区国内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各种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以及当地法律、文化、社会等对生产经营的包容性等。全面掌握“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别动态,客观评估其综合发展环境,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主动“嵌入”地方环境,更有利于国家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防控。

根据蓝皮书研究,“一带一路”投资安全指数普遍提升。如新加坡、波兰、保加利亚等处于“优先层级”。从区域看,中东欧得分水平相对较高,中亚、西亚北非等其他国家得分水平相对较低,其他区域则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推进过程中,中低收入国家将是接受相关基金、银行等金融信贷的主要国家,也是我国优势产能输出的主要目的地。

蓝皮书建议,我国需要在严控不同地区投资风险基础上,优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布局,并具体建议称,要因地制宜,根据国家风险水平和区位优势的不同适当区别对待;同时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使其成为构建区域生产网络的承接平台;另外,通过多种手段创新融资方式和扩大跨国企业融资渠道,提供高质量的项目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与中国双边贸易额维持持续增长态势的国家有越南、伊拉克、巴基斯坦、泰国、孟加拉国、黎巴嫩、埃及、菲律宾、印度、柬埔寨、以色列、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约旦、马尔代夫、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叙利亚、东帝汶、亚美尼亚、捷克、塞尔维亚、不丹等国家,受全球经济外部性影响,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的合作深度与合作力度有着较大的空间。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必须始终重视对相关国家的持续关注。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