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忆所”探寻未知,个展“忆所”亮相上海艺术博物馆

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2018-04-25 20:35
摘要

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忆所”于25日在上海艺术博物馆亮相。

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忆所”于25日在上海艺术博物馆亮相。作为二战后重要的艺术家,波尔坦斯基对欧洲乃至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次展览借助装置、影像、声音、影子剧场,引发参观者从视觉、听觉到心理的情感联系,对个体在日常和历史事件中不可预测的际遇进行追问。

在波尔坦斯基看来,每个人的记忆都饱含真实独特的价值,他经常选取日常物件作为主要创作材料,试图建立一座人类档案馆。展厅中将出现的近十吨衣服、上百个婴儿和老人的面部照片以及回响着的成千上万人的心跳频率,都是承载个人生活经验和群体历史的一方“忆所”。

作品《无人》最早在2010年巴黎大皇宫展览上亮相,之后在纽约、米兰和日本展出。此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1200平方米的空间里,被近十吨衣服占据,高达15米的起重机钩爪悬挂在衣物堆砌而成的山峰之上,重复抓起、抛下衣服的动作。这些废旧衣服象征了人类的肉身,而起重机则寓言了不可预知的命运。展厅中回响着嘈杂单调的机械声,散落在一楼侧厅的衣物遮蔽整个地面,特别设置的人行通道邀请观众穿梭其间,仿佛行走进对逝去者的回忆通道中。

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所说:“命运起重机倾倒的那些无人认领的衣服,实际上属于每一个人,时尚和色彩的差异在此变得微不足道。没有谁能幸免于终会消亡的命运以及茫茫的未知性。”

波尔坦斯基说:“我相信即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相同的疑惑。”展览“忆所”,期待以普世性的艺术语言与中国观众一同超越文化的边界,从一段心跳、一件衣服、一枚灯泡、一张相片为起点叩问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处境。

展览至7月8日结束。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