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对消费善心的摆拍视频不能轻轻放过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8-04-18 07:50
摘要

近年来,视频网站兴起,一些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等媒体也纷纷加强视频内容建设。与此同时,“伪慈善”等消费公众善心的摆拍视频也时不时地出现在网络上。

伤感的音乐,雨中坐地大哭的男子,再加上内容为“此刻他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爱人”的字幕,这样的场景令人心酸。这个场景来自于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条视频,视频的字幕道出了男子大哭的原因:一名外卖员送餐后下楼,却发现电动车被偷。

一旦电动车被偷,则意味着外卖员手中剩下的餐食无法及时送达客户,接下来就可能被客户给差评、被送餐平台扣钱。而且,电动车的价格可能等同于其辛苦多日的酬劳。因此,一辆电动车,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同情泪,有网友表示要凑钱买车送给这名外卖员;外卖公司也发帖寻人,让其前来领取全新的送餐车,但苦寻一天无果。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4月16日,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凤凰洲派出所证实,该视频是由人策划、表演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上传到网络以吸引粉丝关注,但摆拍视频未上传,网传视频为路人所拍。目前警方已对摆拍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无论网传视频是谁拍的、谁传的,都改变不了摆拍视频的本质。因此,对这条视频造成的后果,幕后策划、现场表演的那几名“好事者”难辞其咎。

这种摆拍视频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不可小视。和“假乞丐”一样,这种视频都是在欺骗公众的善心以谋取私利。而当公众一旦发现善心被利用,就会从同情转向愤怒,以后碰到类似情况就会保持警惕。在一次次被骗中,公众就会变得冷漠,以致出现“不敢扶”等令人痛心的现象。除了败坏社会风气之外,摆拍视频还会衍生多种问题,比如骗取网友钱财、引起公众恐慌、损害地方形象等等。

其实,这类消费善心的摆拍视频不仅戏弄了公众,一旦造成严重后果,还会踩到法律“红线”。按照“两高”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编造的虚假信息一旦上网传播并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对当事人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按照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演出来的“外卖员电动车被盗”,就是一种虚假的警情,一旦传播开来并造成严重后果,当事人则涉嫌犯罪。面对那些打法律“擦边球”甚或已经践踏法律的摆拍视频,只有祭出法律重拳,才能以儆效尤,防止这类视频泛滥开来。

近年来,视频网站兴起,一些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等媒体也纷纷加强视频内容建设。与此同时,“伪慈善”等消费公众善心的摆拍视频也时不时地出现在网络上。摆拍者在达到“吸粉”等目的的同时,却伤害了公众,扰乱了社会。及早遏止这类视频,不仅是对网络视频新业态的一种呵护,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匡扶。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