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深圳答卷|河源贫困生圆梦大学立志“反哺”教书育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2021-01-30 07:49

“我心里一直都很清楚,之所以能在大学里安心学习,是因为有深圳扶贫干部在撑着我们。”来自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琏石村的贫困生刘惠敏告诉记者,自己正按着计划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希望能如愿当一名老师。”

刘惠敏所在的琏石村地处河源北部,森林覆盖面广,可大规模发展的产业少,是由深圳市委台办对口帮扶的省定贫困村。

如今已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求学的刘惠敏,谈起升学经历却十分心酸。她说,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兄弟姐妹5人,靠着母亲刘碧云两亩田地、一头牛、每月500多元的收入,补贴家用、上学读书。

刘惠敏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大姐二姐已出嫁,三姐原本已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无奈母亲告知家里负担太重,没办法继续供读大学。于是,三姐提前步入社会工作,靠着自己半工半读,报读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函授大专。

2016年时,刘惠敏与相差一岁的弟弟刘金城就读高中,家中再次为上学费用一筹莫展。刘惠敏说,当时自己原本考虑放弃读书,外出打工为弟弟赚学费,幸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了解情况,伸出援手,“村里人都叫他‘蒋队’,他来村里之后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

刘惠敏口中的“蒋队”是当时深圳市委台办派驻琏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蒋军华。扶贫工作队在了解刘惠敏家庭情况后,按政策将他们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减轻了家里的学杂费压力。

蒋军华告诉记者,以前琏石村里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队根据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教育帮扶是“一户一策”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落实教育保障政策圆孩子们的读书梦、大学梦。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刘惠敏说,学校免除了他们姐弟的学杂费,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也许这些费用在别人家不算什么,但足以改变我们姐弟的命运。”

除了教育帮扶,扶贫工作队还结合实际,帮助希望通过双手改善生活的贫困户,利用帮扶资金发展产业项目。如今,刘惠敏的母亲在村里办起了腐竹工坊,家里还养起了十几头牛,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刘惠敏与弟弟刘金城也都如愿上了大学。

“我们能上大学是靠党的政策和帮扶单位、扶贫干部的悉心帮助,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以此作为回报。”就读于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刘金城说,去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发表了《小康社会伴我行》,“我享受了学校对建档立卡大学生的资助补贴,也明白不能辜负父母,更要抓住机遇认真学习,努力为社会多作点贡献。”

“刚踏进学校时,我就立下目标,要不负期望,做一块海绵,不仅要吸取知识养分,也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刘惠敏说,当老师是她的梦想,去年她报名参加支教,为还没有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尽一份力量,“我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努力学习,未来还有更广阔的路。”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