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至4日,第八届心灵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在西安召开,第五届心灵花园表彰大会暨“5.12”十周年纪念活动同时也在进行。
会议现场。
今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10年前,陈问奇是四川北川中学一名高三学生,一夜之间他变成孤儿,无家可归;10年后的今天,他是心灵花园公益项目的一名志愿者,在为孤残儿童提供心理援助的同时,获得自我的救赎。
陈问奇从创伤中恢复获得成长的这十年,正是心灵花园公益项目发展壮大的十年。十年来,该项目从地震后的汶川出发,迄今已在全国76个孤儿园或福利院设立工作站,有2000余名志愿者,为孤残儿童提供超过9000小时的温暖陪伴。
为百万孤儿提供心理救助
心灵花园公益项目主要是面向福利院为儿童提供心理援助。2007年,首个心灵花园工作站在广州社会(儿童)福利院正式建立;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地震,震区建立了北川中学、汶川水磨小学、映秀小学等9个心灵花园工作站。由此,心灵花园开始在全国推广。
据统计,我国现有 100 万左右的孤儿,他们许多还带有出生的创伤,诸如脑瘫和先天性的残疾等。这是最需要心理关注和心理救助的群体。项目创办人之一高岚称,让孤儿获得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正是心灵花园创办的初衷。
项目的志愿者,大多是项目创办人申荷永、高岚团队的学生,包括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专业百余位博士、硕士、博士后及访问学者,数百位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沙盘游戏和心理分析课程的学员,以及其他心理学专业人员。
高岚(右三)与心灵花园的志愿者。
他们与孩子每周一次,以沙盘游戏等表达性治疗方式为主,提供一对一的工作,结合定期的团体辅导,促创伤修复、转化与疗愈。其模式也被称为慈悲疗法。
项目创始人申荷永(右三)和心灵花园的志愿者
穿越灾难,见证重生
心灵花园这十年,志愿者与受助者一起,穿越了灾难,见证了重生。
第五届心灵花园表彰大会暨“5.12”十周年纪念活动上,分享了心灵花园十年历程的视频。心灵花园是奔赴震区最早、坚持工作最持久、工作最富成效的专业志愿者团队。北川中学时任校长刘亚春说,当时学生们精神状态非常差;慢慢地,在心灵花园志愿者的陪伴下,学生和老师们开始会笑了,北川中学成为当年心理恢复最有效的学校之一。2010年,新的北川中学建好,学校迁过去时,刘亚春主动要求心愿花园跟进,心灵花园就这样坚守至今。
张凤和赵春玲也是当年北川中学的学生,“地震以后在我们学校有心灵花园,有很多志愿者,我经常去那里玩,心情好心情坏都要去,打了饭也要……那里就是一个心灵的小花园。对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很好的陪伴。”
心灵花园的志愿者与孩子。
心灵花园十年来的坚守,吸引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日本知名的荣格心理分析师山中康裕,看到心灵花园的孩子们在纸板箱里做沙盘,用最简单的东西表达最深刻的创伤,禁不住流泪。他说,“1995年阪神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也非常惨。当时我也都积极参与了,但是之后我就结束了,没有持续很久。但心灵花园坚持了十年,我非常欣赏和感动。”
时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主席Hester Solomon表示:“心灵花园志愿者团队的贡献非比寻常。我们为有这样出色的同事而感到自豪,并对他们杰出的工作心怀深深的敬意和敬佩。”
志愿者团队与震区孩子做游戏。
志愿者的自我救赎
申荷永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孤儿原型。“心灵花园工作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自我救赎。”高岚则称,心理援助过程中,志愿者不仅要和别人一起面对痛苦与绝境,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绝境。
广州志愿者尹芳分享道:“第一次从北川中学回去之后,通宵失眠,口腔全面溃疡。半夜,张楚的《姐姐,带我回家》的声音整晚吟唱,孩子们的脸庞一直盘旋,他们的眼神,忧伤而彷徨….那时候我才明白,是我离不开他们,是我需要他们;是他们在治愈我,是他们让我成长。”
志愿者孙华宁,在乌鲁木齐服务已有八年,他分享了自己与一名男孩工作近5年共177次的经历,“工作的第三年,他因车祸脚受伤,打着石膏也要哥哥背他来沙盘室。有一次哥哥没及时来,我背他回家。他轻轻地贴在我的背上,用手搂着我的脖子,我感觉到他的呼吸,他的心脏在跳动。鲜少主动开口说话的孩子,这一刻居然主动喊小朋友的名字,我听到了他的满足与开心。”
新乡项目主任杨艳称说:“令我最难忘的,是我服务的一个11岁男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的瞬间。那一刻,比听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叫妈妈还要感动。”
北京志愿者李宝珠腿有残疾,她每次都是坐着轮椅去服务,“记得有一个被解救的9岁男孩,智力与语言功能发展有困难,他每次都会在沙盘里放大量食物,当我重复这些食物名称的时候,他就笑得很开心,要我不断地重复。十几次工作后,他会跟着单音节,终于有一天他主动清晰地说出牛奶这个词,我感动得流下热泪。”
【读特新闻+】
心灵花园公益项目始于2007年,由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广东省心理分析研究会、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暨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组织共同发起的心理援助公益项目,主要是面向福利院为儿童提供心理援助。同为华南师范大学暨澳门城市大学教授、国际荣格心理分析师和沙盘游戏治疗师的申荷永、高岚夫妇为项目创办人,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家、专研儿童治疗的高岚为项目执行长。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