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严峻,昨日(27日)新增57宗本地个案,其中21宗源头不明,北角锦屏街东发大厦出现群组爆发,部分住户须撤离。
林郑发文总结抗疫一年,指从国际层面看,香港疫情控制做到力保不失。政府正密锣紧鼓筹备疫苗接种工作,并尽快安排市民接种。
陈肇始介绍,复星疫苗下月到港,可中和20变种病毒,包括英国的变种病毒。她指,市民将透过网上预约接种,系统会自动提醒市民按时注射第二剂。
27日新增60确诊
北角东发大厦爆疫群
北角锦屏街东发大厦出现群组爆发,C座6、7号单位住户须撤离到检疫中心。记者蔡启文摄
本港27日新增60宗确诊个案,包括3宗输入个案、57宗本地个案,当中21宗源头不明,累计至今共有10282宗确诊个案;另有少于40宗初步确诊个案。其中在北角锦屏街东发大厦出现群组,新增2宗确诊个案,累计共有8宗确诊及5宗初步阳性个案,当中涉及8个单位,C座6、7号单位所有住户须撤离到检疫中心。
红磡永明粥店6宗确诊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新增60宗确诊个案包括30男30女,年龄介乎14日至88岁,13人在临时检测中心发现,当中4宗油麻地的检测中心发现。新增个案中,油尖旺区有12宗个案,其中油麻地旺角新的指定区域有5宗、佐敦指定区域有5宗、深水埗区有2宗、九龙城有7宗,当中红磡指定区域有1宗。
张竹君称,红磡永明粥店有6宗确诊和1宗初步确诊个案,包括楼面、厨师等员工,以及4个家庭成员,暂时未有光顾市民染疫,粥店亦已停业,全部员工要检疫,呼吁近日曾光顾粥店的人士去检测。
北角东发大厦C座目前共有8宗确诊和5宗初步阳性个案,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等昨日到场视察后,指出C座的6、7号单位有垂直传播现象,认为所有C座6、7号单位居民要尽快撤离。他指,大厦共用非常狭窄的天井,有住户亦反映厕所间中闻到臭味,C座6、7号单位有可能出现垂直传播,故有需要尽快撤离。
56岁初阳女病人送院猝死
另再有多幢大厦列入需要强制检测,包括屯门蝴蝶邨蝶意楼、土瓜湾马坑涌道8至10号祥云大厦、何文田邨绮文楼、葵涌梨木树邨桃树楼、天水围嘉湖山庄丽湖居9座及筲箕湾东熹苑华熹阁,均有2单位有确诊个案。至于指定强检区域方面,油麻地及旺角指定区的碧街上海大厦、上海街434号、东安街16号顺安大厦,以及佐敦指定区的文英街文景楼,均需要强检。
医管局表示,再有1名确诊及1名初步确诊新冠肺炎病人离世。其中初步确诊的是有长期病患的56岁女病人,她于前日早上因气促由救护车送入广华医院急症室。病人在送院途中心跳停顿,抵达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法及插喉治疗,病人其后恢复心跳,并入住隔离病房接受治疗。病人前日下午初步确诊感染,其情况持续恶化,延至昨午4时22分离世。其肺片显示两边肺都「花晒」,女病人由不适入院至死亡的时间短,已将个案转介死因庭研讯,暂时未知死亡原因是由于本身的长期病患,还是新冠病毒所致。
何栢良促强检三无大厦
另一方面,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表示,政府应该及早分析全港5300幢「三无大厦」,厘清哪些属于高危,再要求全幢居民在24小时内完成强制检测,认为会比大厦爆发了2、3星期才验污水样本更有效,并促请当局公开透明发放资讯。
复星疫苗可中和20变种病毒
将网上预约接种 系统设提醒功能
首批新冠肺炎疫苗“复必泰”预计下月到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27日表示,当疫苗接种计划展开后,市民透过网上预约系统,一次过预约第一剂和第二剂的接种时间,如果在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市民无按时注射第二剂,系统会作提醒,当局正研究在网上系统容许市民重新预约改期接种。她称,根据复星和BioNTech表示,复星疫苗“复必泰”能够中和20种新冠变种病毒,包括英国的变种病毒。
至少采购4款疫苗分散风险
陈肇始出席立法会接受质询时指出,留意到复星和BioNTech表示,经实验室测试,接种疫苗人士体内抗体能中和20种新冠变种病毒,包括英国的变种病毒,至于疫苗对有关南非变种病毒的数据,亦预计在本周公布。她强调,在审批疫苗时已经加入条件,要求复星和BioNTech定时提交疫苗最新临床数据和安全更新报告。
目前,政府预先采购的疫苗分别为科兴控股的灭活疫苗、复星医药/德国药厂BioNTech的核酸疫苗,以及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的病毒载体疫苗。政府目标是每种疫苗技术平台采购至少一款疫苗,即采购4款不同的疫苗,总采购剂量将足够供应最少全港两倍人口。陈肇始称,这样是为了分散风险,并确保有足够安全和有效的疫苗供应全港市民。
强调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她提到,由于疫苗接种是一个覆盖全城的计划,当局会做好资讯发放、宣传和教育的工作。在推展疫苗接种计划时,会以科学为本,利用不同渠道,把接种疫苗的好处及正确信息、顾问专家的意见、接种计划的详情等发放给市民。政府亦会加强监察坊间对疫苗的不实资讯,有需要时会立刻澄清。稍后局方会就接种计划设立专题网站,让市民在官方渠道获取最新的资料和信息。
会上,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不少市民希望可选择国家生产的疫苗,询问政府为何当初不买国药疫苗。陈肇始回应指,当局早在多月前开始与不同疫苗生产商联系,而全球对疫苗亦有很大竞争,特首亦有向中央就疫苗供应提出寻求协助,当局会一直留意疫苗供应情况,以及不同疫苗的接种数据。
此外,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快将发表,多名议员关注政府会否在新一份预算案中,派发消费券。自由党立法会议员邵家辉建议政府考虑向市民发放一张内含5000元的八达通,供市民消费之用。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听到派发消费券的意见,但今年预算赤字急升至3000亿元,政府需要审慎理财,是否推行计划须考虑可行性、可取性、政府负担等因素。
林郑总结抗疫一年:力保不失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7日发文,回顾政府过去一年的抗疫工作。她表示,与内地、澳门和台湾相比,香港疫情控制确是差强人意,但从国际层面看,亦能做到力保不失。她形容,特区政府在这一波疫情采取的措施是抗疫以来最严厉,并同时加强检测力度,政府正密锣紧鼓筹备疫苗接种工作,务求当疫苗审批工作完成及运抵本港后,便可尽快安排市民按优先次序接种。
正筹备疫苗接种工作
林郑月娥以《抗疫一年总结经验》为题撰文,截至1月26日零时零分,香港确诊个案为10223宗,少于130多个其他国家或地区;以每100万人计是1360,是全球平均比率12740的约十分之一;以病毒检测量计算,每100万人是901940个,更是“名列前茅”。她说,一年内多次反复的疫情,“外防输入”的严格把关和“内防扩散”的社交距离措施令香港旅游业进入冰封期,不少行业大受打击,失业率持续上升,因此政府的工作是遏止疫情,让市民可重过正常生活,经济可重回升轨。
林郑月娥指出,政府在这一波疫情采取的措施都是抗疫以来最严厉的,并同时加强检测力度,包括使用法定权力强制市民接受检测:全港的任何一幢楼宇,只要出现两个并不相关的确诊个案,整幢楼宇的居民或曾在过去14天逗留超过两小时的人士都须接受强制检测;在较高风险的“指定区域”,把区内楼宇须进行强制检测的门槛由两个个案减至一个,并在更高风险的“受限区域”进行封闭式强制检测。
她续说,在过去一个月,特区政府正筹备疫苗接种的工作,务求当疫苗审批工作完成及运抵本港后,可尽快安排市民按优先次序接种。卫生署与三家早前已签署预先采购协议的疫苗供应商紧密联系,跟进数据的提供和争取疫苗早日抵港,同时正按专家建议的策略,继续接洽第四家疫苗供应商。中央表示会支持香港确保疫苗供应,如有需要,也会预留一定数量的内地研发或生产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还须大家忍耐和努力
林郑月娥表示,新冠病毒前所未有,加上抗疫初期香港检疫设施不足、物资匮乏,而且社会动荡未完全息止,街头暴力、政治抹黑、虚假消息等令抗疫举步维艰。在抗疫人员全力以赴、市民同心配合下,香港成功克服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曾经在不少日子实现“零”本地个案;政府未曾采用对市民极为严苛的“封城”或“宵禁”手段,社会保持一定运作,公营医疗系统没有因不胜负荷而出现崩溃。
林郑月娥回顾香港过去一年的抗疫策略,谈到八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依法办事、专家领导、设施配备、科技应用、资讯透明、精准检测、果断调整社交距离措施、外防输入滴水不漏等。她认为,抗疫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强调政府会虚心接受批评,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改进空间。她说,明白被关闭或压缩营业的商业处所面对的困境、学生缺乏面授课程对他们心智的影响、子女不能探望居住在院舍的父母的不安和市民忍受避免家庭朋友间聚会的失落,但重申现时面对的是世纪疫症,要走出“疫”境,还须大家忍耐和努力。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