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致癌全球刷屏 星巴克中国最新回应来了!
南方日报
2018-04-02 08:53

这两天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则消息刷屏?

有的营销号甚至打出这样的标题

你喝的星巴克咖啡有强致癌物,非常可怕!

美国加州政府要求标注咖啡致癌,判了星巴克「死刑」!

星巴克隐瞒了8年的黑幕,终于被揭露了!它要完蛋啦!

消息一出,不少咖啡爱好者瞬间炸裂,纷纷发出质疑,咖啡还能喝吗?

我们先在这里辟个谣:

可以!

可以!

可以!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那么这个谣言到底是如何传出来的呢?

谣言是如何产生的?

事情缘起于3月30日,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的一则报道——

美联社报道称,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

围绕法院判决事件和星巴克股价大跳水,营销号整合了中外媒体报道,分析出了含有丙烯酰胺的星巴克咖啡会致癌。在文末,作者化身为正义斗士,苦口婆心地劝说,咖啡致癌,千万不能喝!

感受下营销号强大的逻辑:

其实,华尔街日报只是发了一篇简短的快讯,主标题是《California Judge Rules Coffee Must Carry Cancer Warning(加州法院规定咖啡必须标注癌症警示)》,副标题是《Under state’s Proposition 65, cancer warnings Appear on wide range of places and products(在65号州规下,大量产品和店铺会出现癌症警示)》。

在华尔街报道中,它清楚地指出案子双方关系,一方面是非营利性组织 ,另一方面则是咖啡公司们。双方的争端在于是否要把咖啡和咖啡厅列到加州65号令的管理范围内。

有媒体指出,不仅星巴克,本次案件中被告上法庭的还包括绿山咖啡、7-11、Kraft Food Global等90余家快餐巨头。

而星巴克只不过是这些咖啡公司中的一员,只不过因为太壮了,所以适合被营销号拿出来吓人。

65号令的全名叫做“The Safe Drinking Water and Toxic Enforcement Act of 1986(1986年饮水安全及有毒物质法案)”,是1986年加州投票通过的一条法案,里面列出了上百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并要求商家如果出售任何含有这些化合物的产品,就必须标识致癌风险。

丙烯酰胺是其中的一种化合物。

加州政府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实施中却出现了两个很明显的问题:

一种是“有毒物质”范围的过度扩大;

一种是有毒物质安全线的无限压低。

结果就是过度警示,反而让民众完全无所适从,干脆无视,或者当成笑话。

星巴克中国的最新回应

关于此次事件,记者联系上了星巴克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最新回应是——

星巴克始终坚持为顾客提供高品质及安全可靠的食品与饮料,并致力于让顾客感受优质的星巴克体验。

关于该项在美国加州的法律诉讼,您可参考以下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相关公告的中文翻译:

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关于加州第65号判决的公告 (2018年3月29日)

在这场持续多时的法律诉讼中,今天,加州第65号判决的结果将可能导致所有咖啡产品上必须贴上致癌警告标签。整个咖啡行业目前正在考虑各项应对,包括继续提出上诉及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在咖啡产品上贴上致癌警告标签将会是一个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美国政府发布的营养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健康组织(WHO)也明确指出咖啡不会致癌。无数学术研究都已经证明了饮用咖啡对健康的益处,并且咖啡饮用者通常更长寿。

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的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威廉莫瑞表示:“咖啡早已被证明是对健康有益的饮品。此次法律诉讼产生了一个可笑的结果,这项第65号判决使消费者倍感困惑,并且也无益于公众对健康的认知。”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及详情,请参阅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博客:Prop.65 Percolat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或参阅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关于CERT诉讼的原文 NCA Statement on CERT Lawsuit

事实上,记者发现,这两天星巴克的股价也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恰恰证明了美国投资者对这起判决并不十分在意。

那么,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

英语好的小伙伴,可以看这个视频,认识下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什么?

丙烯酰胺是从哪里来?

事实上, 丙烯酰胺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不出意外的话,咱们每天都在吃。

它并不是人为添加到食物中,而是食物在高温加热时自己产生的,尤其是油炸、焙烤、烧烤食物。

营养师顾中一指出,丙烯酰胺主要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一个副产物。在高温状况下,只要是食物中同时有碳水化合物或者脂肪,氨基酸或者蛋白质类的成分,就会出现美拉德反应,颜色深浅。

在生活中,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有很多,如薯片、面包、饼干、曲奇、巧克力、油条、油饼、麻花、煎饼果子等,其中薯条、薯片是西方人摄入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

对于中国人而言,吃进去的丙烯酰胺有一半以上来自家庭烹饪,比如炝炒圆白菜、干煸豆角等。

丙烯酰胺有没有危害?

医疗公众号博主菠萝因子在文章中指出, 丙烯酰胺的确是有可能产生致癌风险的,但是目前并没有被确认为致癌物。在国际癌症权威机构中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物列表中,丙烯酰胺被列为2A级的可能致癌物 (Probable Carcinogens),而不是1级的致癌物。

一句话总结:

截至目前

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

丙烯酰胺对人体致癌。

喝咖啡到底安不安全?

从咖啡豆制作流程上来说,咖啡豆通常需要经过160-250摄氏度的烘焙,确实会含有不少丙烯酰胺,而且从工艺上就很难控制。

不过一杯咖啡大约只消耗10克左右的咖啡豆,且有大量咖啡渣废弃掉,一杯速溶咖啡也只有3-4克咖啡粉。

因此通过咖啡摄入的丙烯酰胺和通过其他食物摄入的量相比,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小巫见大巫。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经测定过许多食物的丙烯酰胺含量,这里列举几个参考一下。(ppb指含量为十亿分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也有一份类似的数据,煮好的咖啡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是13ppb,而炒菜是59ppb。

一句话:若是要消灭丙烯酰胺, 那就直接啃咖啡豆吧。

营养师顾中一讲道,其实在最新版的美国膳食指南中,已经把每天喝3到5杯不加糖不加奶油的咖啡,作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学术界普遍认为,适量喝咖啡利大于弊,已有研究指出,咖啡可能会降低肝癌、子宫癌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你有消化道溃疡、精神类疾病,建议少喝咖啡。

不过,还是有网友看完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连续喝了好几年的咖啡,不知道长期固定每日一杯咖啡会不会怎么样?

但也有网友认为: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可能还是会继续喝的。

与其戒咖啡,不如戒了薯片。

怎样避开丙烯酰胺?

想要完全避开丙烯酰胺是不可能的,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还是可以注意一下的。营养师顾中一建议,要想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可以通过这么几个方法:

1.平时在家里做饭的时候,注意温度不要过高,比如像爆炒就是一个应当减少的烹调方法,再有炒菜前也可以稍微焯一下。

2.均衡饮食,食物多样从而减少丙烯酰胺含量过高的食物摄入。

3.另外做面包的时候可以考虑少放点糖,避免外皮颜色过深。

编辑 李宇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