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优步(Uber)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测试时撞死行人的事件,再次引发民众对无人驾驶(智能驾驶)汽车安全性的担忧。记者从深圳市交委获悉,为支持并加快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同时保障公共安全,深圳已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近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要求,智能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通过评审后在交通部门联合评估认可的路段范围和时段内进行道路测试。
无人驾驶汽车事故频发引发担忧
据外媒报道,近日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Tempe),一辆由优步(Uber)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意外撞死了一名过马路的行人。这也是全球首例自动驾驶车辆撞死人事故。随后,美国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和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立即对事故原因展开彻查,优步也暂停了一切实地测试活动。
近两年,无人驾驶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热点。包括谷歌、Uber、特斯拉、福特、丰田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在推出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但在无人驾驶技术推广过程中,一宗又一宗的事故也在不断上演。
2016年1月20日,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发生一起追尾事故,一辆特斯拉轿车直接撞上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特斯拉轿车当场损坏,司机不幸身亡。特斯拉近日承认车辆在案发时处于自动驾驶状态。
当年5月,美国一辆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在途径十字路口的时候,撞上了一辆正在左转的卡车,驾驶人当场死亡,而当时车辆的自动驾驶也处于开启模式。
而优步此次撞人事件也不是其首次事故。去年3月同样在亚利桑那州坦佩市,一辆优步自动驾驶SUV在十字路口和另外一辆汽车相撞,尽管事故的责任方并非优步,但车辆系统与测试人员都未能够阻止事故发生。
无人驾驶安全性究竟有没有保障?出了事故责任如何认定?现有法律法规能否对无人驾驶进行约束与监管?大众对无人驾驶担忧的同时,也提出了种种质疑。
深圳制订方案确保无人驾驶道路测试安全
去年12月2日,深圳在福田保税区成功举行了“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全球首发仪式,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今年2月,“阿尔法巴”的研发企业深圳海梁科技有限公司与瑞典巴士制造厂商斯堪尼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透露将在推动深圳建设全球商用车智能驾驶创新中心。而“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2.0版也正在积极开发,年内“阿尔法巴”的运营范围有望由目前约1.2公里的简单环线,拓展至整个福田保税区任意道路,并增加车辆和运行线路。
智能驾驶上路势不可挡,但安全必须是一切之首。为助力智能驾驶路测验证和产业化突破,同时确保公共安全,深圳市交委近日会同市经贸信息委、市公安交警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近日正式向公众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
一、智能驾驶测试须申报。
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牵头,会同市经信委、市公安交警局共同成立深圳市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联席工作小组。测试主体递交测试申请后,联席工作小组将及时组织召开评审会议,出具测试主体是否符合智能驾驶道路测试要求的评审意见;对于符合要求的测试主体,明确其测试车辆、测试驾驶员、测试区域、测试时间等。市公安交警局向符合智能驾驶道路测试主体发放临时行驶车号牌;每辆测试车辆对应固定的测试临时行驶车号牌,不得互换;测试周期一次不超过3个月;每测试主体一次性申请不超过5辆车。
二、在限定路段与时间内测试。
测试主体向联席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交申请并获审核通过后,测试必须在市交通运输委和市公安交警局联合评估认可的路段范围和时段内进行道路测试。
测试车辆应在指定位置放置临时行驶车号牌并张贴“智能驾驶测试车辆”标识。
当测试车辆在“智能驾驶”模式运行时,测试驾驶人应当始终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周围环境并做好随时接管的准备;
测试车辆在测试期间,不得搭载与测试无关的人员或者货物。
三、测试主体须具备赔偿能力
测试主体应购买每车不低于五百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提供由银行出具的不少于五百万元的智能驾驶道路测试事故赔偿保函。
市民对上述《指导意见》有何建议与意见,可于2018年3月27日前反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联系人:刘威,联系电话:83168202,邮箱:yangdl@sztb.gov.cn。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