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11日,在植树节前夕,广东省交通集团惠清高速员工惊喜地发现,此前移植的原生大树大部分长出了新芽,全部存活。这是惠清高速打造绿色公路取得的一大重要成果。
原木移植860棵
以往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苗木只是简单处理,没有有效利用。惠清高速在建设过程中,对苗木实施原木移植,有效保护利用。
惠清公司党总支书记李志锋表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惠清项目始终坚守最大限度保护、最小限度破坏、最强力度修复的建设理念,“全线移植总数860棵”。
惠清高速移植树种含括桂木、木棉、南洋楹、荔枝、雷公青冈、凤凰木、相思树、木荷、黎蒴等十多个大树品种。这些原生树木全部来自惠清高速红线范围内的,是土生土长的“原居民”。
据介绍,惠清高速先将高速公路红线范围内有价值的树木移植到培育基地进行培育、养护,待高速公路进行景观绿化施工时,再将树木移栽到高速公路路侧、互通、管理中心等地。
千方百计确保原木存活
惠清高速项目原木移植工作难,不仅难在部分原木移植要在高温天气下进行,还难在不少原生树木移植要从惠州市的施工现场移植至清远市境内的培育基地。其中最远移植距离达130公里,运输时长将近两小时。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这些移植原木能够更多地存活下来,惠清高速工作人员想了很多有效办法。
首先,在原木移植前,尽量将树枝、树叶去掉,尽可能减少水分流失的面积,降低蒸腾作用,去除顶端优势。
同时,对树木进行围布处理,防止太阳直接暴晒,避免水分流失;然后,在移植的过程中,树木的土球尽量挖的比标准规格要大。
一般情况,土球的标准是树木胸径的8倍,而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原木的处理用到了12倍,尽量多保留原木的原根系。这样做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成活率也会有所提高。
最后,将原木移植到培育基地后,为进一步确保存活率,对全部移植后的原木,及时通过输液的方式,进行营养和水分的补充。
全力打造绿色公路
惠清高速项目作为汕(头)湛(江)高速的一段,是广东省规划的“十纵五横两环”骨架公路网中“二横”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长125.277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建设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
李志锋表示,按照国家“十三五”绿色公路要求,必须坚持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发展理念,惠清高速的建设将始终朝着绿色、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