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龙岗区将以怎样的姿态续写新时代的改革新篇?
近年来,龙岗区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城区发展的“关键一招”,用改革带动工作、补齐短板,2017年全年推进12个重点改革项目,形成173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库,多项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省、市肯定。
改革开放再出发,艰苦奋斗再创业。2018年,龙岗区将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把改革作为推动城区发展的总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出一些具有“标杆性、引领性、关联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制约全区、全市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题”,勇当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尖兵”。
龙岗区委提出,要继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龙岗样板”;要勇于改革,涉深水、趟险滩、破坚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红利;要瞄准重点、聚焦难点、直面痛点,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全力破除制约深圳东部中心建设的“梗阻”。
在龙岗区六届二次党代会上,区委专门部署了今年的七大板块23项重点改革举措,确保改革落地生根:
聚焦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争取成为全市规划国土改革试验区,为深圳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做出积极探索;
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立足各区域资源禀赋,科学统筹配置全区资源,构建均衡发展、功能互补的城区格局;
聚焦公共服务短板突出的问题,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优质公共服务转变;
聚焦轨道交通瓶颈问题,争取成为全市交通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
聚焦队伍改革攻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干部培养锻炼力度,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发现和选拔干部,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改革信号强烈而清晰。龙岗上上下下深信: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攻坚改革难点:把特区“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2017年初,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天安云谷分中心率先挂牌,其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举措,将政务服务延伸至产业园区,打造全国首个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目前,龙岗行政服务大厅可在大运软件小镇、天安数码城、中海信科技园等6个产业园区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这是龙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实践。2017年,龙岗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为东进战略提供制度支撑,以上率下强力推进各项改革。
龙岗区委区政府一把手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扑下身子,带头实干。2017年市级试点“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为区级1号重点改革项目,由区委书记亲自牵头;区级2号重点改革“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体系”,由区长牵头主抓;其他10个重点项目由分管区领导牵头负责、部门主办推进。
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大胆试、大胆闯、坚决改,去年以来,龙岗次第铺陈改革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打好改革攻坚战:
一是探索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龙岗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龙岗区作为原特区外地区,长期以来面临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布局不均、效率偏低等突出问题。
龙岗是市级1号改革项目“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区之一。该区通过推动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运营,拓宽资金渠道,优化操作流程,创新开发模式等举措,逐步在基础设施规划、投资、建设、管理全过程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PPP工作总体思路、操作实施机制、项目主攻领域,与华侨城集团采用PPP模式开发建设甘坑客家小镇,获评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基地)试点,是广东省唯一试点项目。
数据显示,2017年龙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30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创历史新高。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总规模为96.2亿元,安排项目2425个,全年累计拨付资金计划94亿元,拨付率达97.71%,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重点推动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77个,完成年度投资89亿元。
二是强力推动民生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规划引导不足、数据信息难共享、民生需求贴合度不强、审批环节流程复杂等问题,龙岗区以服务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为突破口,系统性保障项目实现高效快速推进。
数据显示,在政府投资项目方面,2017年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总规模为96.2亿元,安排项目2425个,全年累计拨付资金计划94亿元,拨付率达97.71%,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2017年龙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30亿元,同比增长22%,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8.1%的增速目标,增速创历史新高。
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龙岗区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维和措施,在全国首创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破解了政府服务力量不足、触角不长、精准不够及权力外部监管较难等问题,为构建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
去年,龙岗区首创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目前6个园区平台可为园区内1500多家企业、15万名创新人才提供包括基础政务、产业项目政策扶持、产学研合作、园区物业管理等服务,成为“亲”“清”政商关系典范,在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中荣获“百优”称号,“一窗式”系统获评2017年省电子政务优秀案例。
四是大数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改革。
龙岗区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优化城市治理、提升政务服务和推进产业转型的主要抓手。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已安装1.94万个高清摄像头,其中有3300个高清人脸识别摄像机、占全市3600个的91.7%,全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全部实现高清探头覆盖,推动2017年刑事警情下降30.04%;智慧消防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推动2017年火灾事故下降23.08%。
同时,龙岗率先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打造了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力争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区。
这几个案例,是龙岗改革的缩影,却不是改革的全部。既注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又讲求“十个指头弹钢琴”——去年以来,龙岗改革的齿轮朝着系统集成、整体推进的目标不断前进。
激发改革动力:为改革担当者“撑腰鼓劲”
陈祺敏,在龙岗机关工作19年,去年10月抽调到园山街道参与东部过境高速西坑段征地拆迁工作。82岁的曾伯,西坑本地人,说起拆迁他总说不想离开西坑。陈祺敏在与曾伯的多次接触中,了解到他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便从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的角度入手,与曾伯多次恳谈,曾伯终于在征拆协议上签了字。协议签署后,陈祺敏又上门去为他一家未来的生活出谋划策。当时,曾伯被她这一举动感动了,用颤抖的声音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龙岗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鲜活案例。2017年以来,龙岗区不断优化改革推进机制,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为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去年10月起,龙岗探索完善干部锻炼机制,推动新提拔重用的处级干部到街道脱产参与最“难啃”的土地整备工作,全程参与确权、谈判、协调等环节,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增强改革发展本领。
当时,龙岗区先后抽调40名新提拔重用处级干部,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分别到全区11个街道全脱产三个月参与了土地整备和征地拆迁实践锻炼。经过三个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土地整备工作,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有效提升,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换位思考、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较好实现了提升作风、增长本领的目的。在首批40名抽调干部的参与下,在全区土地整备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拆迁任务顺利完成。
以改革论英雄,以实绩论高下。今年1月,龙岗区委六届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东进战略攻坚年”双年行动的重大部署,要全面推动干部在急难险重岗位上改进作风、增长本领,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年内,龙岗区计划安排两批次干部到街道参与土地整备锻炼,上半年、下半年各派一次,每批次安排50人。区直各单位、各街道都要抽调干部轮流参加,由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主要为新提拔重用的处级干部、科级干部以及考核表现较好的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
未来,龙岗区委将坚持大力选拔经受重大考验、工作实绩突出、敢担当善作为的“狮子型”和“黄牛型”干部,要让长期在急难险重和压力较大岗位上工作、敢于担当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就要塑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要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就要让改革的血液融入干部基因、使想改革要改革成为自觉行动。为此,龙岗区全方位建章立制,为改革担当者“撑腰鼓劲”:
建立改革项目的“征集-遴选-立项-过程督查-年度评估-表彰奖励”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深化督查评估机制,按照书面督查与实地督查相结合、进度督查与质量督查相结合、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督查评估与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多主体多维度改革督查评估方式,发挥督查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中的作用,层层压实改革责任。
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区里的科级干部大多都在三十岁上下,正处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既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有改革创新的锐气和韧劲,是推动改革的主力军。龙岗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级干部任免管理工作“1+3”文件》,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精简任免流程、下放任免权限,为具有成长潜力的干部提供快速成长空间,让他们“甩开膀子干活”。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龙岗区制定了《关于支持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细化容错免责的具体措施,努力营造尊重实干、鼓励创新,激励担当、包容失误的改革氛围,为真正想干、敢干的干部松绑。
开门问改革,通过微信公众号、问卷调查问需于民;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探讨改革路径。开展改革季度督察,评估项目的进展、成效及问题,发现改革亮点;通过“一看二听三问四评”方式深入实地对重点改革项目逐一走访落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龙岗的改革在扎实推进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论,并激发出强大的改革动力、推动改革一往无前。
深化改革举措:要在“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龙岗过去25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如何在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头?如何克服改革形式主义问题,避免改革空转?
龙岗区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2018年龙岗将全力打造“六大高地”、勇当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排头兵,深化推进7项重大改革举措:
深化土地管理机制改革。推动龙岗成为全市规划国土改革试验区,突破土地空间紧约束,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开展法定图则编制试点改革,强化图则对辖区规划的统筹引导。借鉴香港、东京等地高强度开发模式,在法定图则弹性管控、供地模式、综合枢纽开发路径等方面实现突破。出台工业区块线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工业上楼”以及M1、M0功能用地混合开发新模式。通过指标腾挪盘活闲置土地、已批未建低效用地、生态线内产业用地等存量土地,鼓励社区非农工业用地拆除重建。试点标定地价机制,更好引进优势产业。借鉴深汕合作区模式,探索与周边地区深度合作。
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积极争取成为全市交通综合改革试验区,在龙岗布局深圳东西互通战略通道和辐射粤东北的高快速路网,谋划更多轨道交通项目和综合交通枢纽,提高轨道交通路网覆盖率,完善片区交通循环,形成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探索建立道路征地拆迁和建设资金统筹保障机制,提升道路建设效率。试点智慧交通建设,完善慢行系统,提升城市交通品质。
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探索“服务企业大盆菜”模式,通过“企业点菜、政府做菜”,重点加大对符合产业导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拓展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整合财政资金存放资源和区属金融资源,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深化“智慧城市+政务服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深化行政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为全市积累更多可复制的经验。推进“强区放权”改革,确保接得住、管得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推进去行政化。实施人力资源综合改革,探索市场化用人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制定社区工作准入清单,切实为社区减负。改革网格员招聘管理机制,强化专业部门的监管责任。推动干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深化安全稳定领域改革。建立安全科技支撑网络,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把安全生产职责纳入政府部门“三定”规定。推进应急和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应急处置和安全管理效能。围绕“社区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民办学校差异化支持政策,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提档升级,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启动卓越校长和校长助理培养计划,打造公民办校长发展共同体,培养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
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全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推动全民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形成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院长助理培养计划,储备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构建区域卫生与健康信息大数据中心。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龙岗区委书记张勇表示,改革要统筹推进,要用系统思维设计改革、推动改革,确保改革任务相互协调,改革成果彼此配套;改革要脚踏实地,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项推进,决不允许改革举措“停在会议里、留在纸面上”;改革要保障有力,要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
“扎实推进改革攻坚,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龙岗区区长戴斌表示,深化改革要敢闯敢试,要想方设法、主动解决制约龙岗发展的问题;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撬动改革,形成经验继而推广;要坚持改革定力,强化改革动力,要有“钉钉子”精神和解决“老大难”的魄力。
今年,龙岗人将以实际行动宣示:改革节奏正在加快,改革路上绝不懈怠,龙岗一定会交出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优异答卷。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