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直面基层治理短板,不断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图为渔民村新貌。读特记者 刘羽洁 摄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九大战略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更加规范有效的基层治理被纳入其中。
近年来,深圳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实现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直面基层治理短板,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 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领导核心地位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党组织则是神经末梢的核心和关键。深圳城市管理治理当前面临诸多挑战,更好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成为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针对社区党组织资源力量不足、作用虚化弱化等问题,深圳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治理结构、服务群众、工作职责、运行保障“六个标准化”,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
在标准化建设中,全市社区统一设党委,统一悬挂党委、居委会、工作站3块牌子,理顺社区党委和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明确社区党委对社区工作负全面责任,行使社区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社区党委服务群众的经费也更加充足,通过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将人财物全面向基层社区倾斜,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经费保障。
在社区党建标准化的同时,基层组织也积极创新,积极探索“党建+”模式,探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以南山区为例,该区推出社区治理机制再造“三项计划”,即“党建+社区居委会”、“党建+小区业委会”、“党建+社区社会组织”计划。2017年,全区101个社区党委通过社区居委会、居民议事会征集并组织实施民生微实事1779件,共涉及金额1.065亿元,精准满足群众的切身需求。去年,23个社会组织负责人和27个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社区服务项目策划与实施等专业培训,区委政法委还扶持32家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类社区社会组织。
随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巩固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带动引领作用也更加凸显。
直面短板 攻坚克难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经历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深圳城市治理也遗留不少问题与矛盾,直面短板、解决难题,成为基层治理无法回避的选项。
诸多问题中,违法建筑的问题难以绕开。违法建筑被视为城市发展的毒瘤,已经成为羁绊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安排部署,紧密结合查违“1+2”文件要求,持续推进严查严控违建攻坚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依法依规实施违建分类分步处置,保持增量“零增长”和存量“负增长”,加快拆除消化违法建筑,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取得显著成效。
城中村治理是又一个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消除安全隐患,优化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着力把城中村改造为现代化城市社区。
2016年以来,福田区开展了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在此基础上,又推进实施“新城中村”改造计划,对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大投入,总投资规模约20亿元,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对15个城中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城中村基础设施环境大提升。
2017年10月27日,盐田三村、四村和西山吓村整体搬迁项目1号地块回迁入伙,1000多户辖区居民张灯结彩庆祝。作为全市首个由区政府主导的异地安置城中村改造项目,盐田三村、四村和西山吓村整体搬迁项目一直备受社会瞩目。实施整体搬迁后,原村民集中居住,置换出了大量碎片化的建设用地,不仅大幅提升城市宜居程度,也有效整合了盐田港后方陆域土地资源。
股份合作公司的治理是深圳有代表性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被普遍作为基层治理的重点。2017年,宝安区社区集体经济监管服务系统实现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交易系统、宝安区政府采购系统、宝安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交易系统的数据联通和共享。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启动了宝安区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平台2.0版升级改造项目,主要以财务监管和“三资”监管系统升级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对社区集体资产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
2016年8月底,龙华区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系统上线并全面投入运行,全区168家股份公司的资产、土地和经营全部纳入该系统监管,区内股份合作公司3000平方米以上或月租10万元以上的集体资产交易,一律上平台办理,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交易。
规范高效 以互联网+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传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思维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互联网+、大数据等被广泛应用到基层治理中,类似的实践在深圳层出不穷。
例如,福田区福保街道近年来打造了“智慧福保”工作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倒逼基层改革创新。借助这一平台,努力探索数据跨级跨域融合、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社区服务精准推送,在基层社区精准服务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福保街道将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多窗办”变“一窗办”。不仅如此,借助大数据手段,福保街道政务大厅还实现了“四零”清单服务:零复印件,全部业务免交复印件,建立电子证件证照库,实现无纸化审批;零材料,建立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为索引的大数据库和电子证照库,凭身份证即可办理所有业务;零距离,大部分业务可以通过“智慧福保”微信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办理;零时限,90%业务即来即办。
在让居民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福保街道还利用智慧街道工作平台,实现主动精准服务,绘制服务群众的“生命树”。比如,针对孕前检查、学生入学、就业、敬老优待、高龄津贴等服务,智慧街道工作平台可以智能找寻服务对象和服务事项,主动推送服务提醒短信,激活休眠人群。
这一做法已在福田区所有街道推广,目前,福田区各街道已经实现社区民政、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40项民生服务的主动推送、主动通知服务或主动上门服务。
南山区也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全区一体运作”模式,新建和改造8个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统一执行街道、社区的事项、要素、流程、形象、服务等方面业务标准。
基层贡献的“互联网+”丰富实践,助推基层治理走向规范、高效和人性化,深圳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正不断提升。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