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国首个空间科学探测商业卫星项目——“龙虾眼X射线轨道天文台”在龙华区硅谷大院启动,国内5家一流科研院所将合力向暗物质探索发起冲锋。
如今的龙华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正如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CEO赵磊在谈到“天文台”项目选择落户龙华所说的,“作为深圳市‘中轴提升战略’的承载区,在龙华开展航天科技产学研项目,我们有信心得到全区的鼎力帮助!”
刚刚召开的龙华区一届二次党代会透露,去年龙华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00亿元,增长8.8%左右;同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三大指标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经济运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高视野谋划区域定位:
争当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尖兵
“一条梅观快速路,两侧聚集着富士康、华为等超级产业‘大鳄’,沿线高水平产业载体林立,上下游产业链完备,每时每地都能感受到灼人的‘创新热浪’,点一杯咖啡,创业者就能碰出合作的火花。”银星集团董事长叶伟雄认为,如此有竞争力的创新产业带,将为深圳、为龙华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从昔日特区“后花园”到如今深圳北中心,打造中轴新城重任在肩,提出要争当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尖兵,龙华区的自身站位不断抬升,不断以更高视野谋划创新发展。
2018年,龙华区委提出在高质量发展、创新高动能引领、城市高品位建设、环境高标准提升、社会高水平治理和民生高档次改善等六个领域争当尖兵。为了实现这“六个尖兵”的构想,区委为龙华发展谋划“三步走”路线图——
从现在起到2020年,后发优势充分释放,与原特区内差距明显缩小,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奋斗十五年,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城区发展更为成熟更具魅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在这一路线图的引领下,龙华区进一步提出,必须旗帜鲜明发展实体经济,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制造业立区;始终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既科学布局又把握时序,推动项目又好又快、保质保量完成,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高质量提升产业经济发展:
以创新产业走廊为抓手深耕科技高产田
2017年的深圳高交会上,龙华区人民政府、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赛仕软件(北京)有限公司(SAS)三方共同签署了关于SAS深圳龙华大数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确定项目落户龙华区。实际上,就在协议签署前两周,该项目才在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中敲定下来,在创纪录的2535亿美元贸易大单中榜上有名。
行政区元年,龙华区不仅经济数据飘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势也同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7%,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龙华区把建设“产业创新主力区”摆在突出位置,谋划好‘种高产田’,培养适合企业高成长的土壤,促进高科技成果在龙华实现产业转化,推动龙华区跻身深圳创新创业环境“第一梯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龙华区“国高”企业增加560家,总数达到1748家,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第三。另外还新增4家上市企业和5家百亿级企业,新引进6名院士和5个省市创新创业团队,优质企业和人才加快集聚。区政府将在去年发放产业扶持资金9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安排15亿元产业扶持资金,确保“国高”企业超过2000家,构建优质企业梯队。
据悉,2018年,龙华区将主动对接深圳创新发展“十大行动计划”,争取更多创新资源和科技设施布局龙华。如今,龙华区已加快梅观创新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加速释放沿线土地资源,并主动对接港深创新科技园、西丽大学城、坂雪岗科技城、东莞松山湖等创新载体,积极培育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创新产业走廊。
高效率补齐民生短板:
今年将办50件民生实事加速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龙华发展始终贯穿“民生优先”理念,今年龙华将推进民生工程大会战,办好年度50件民生实事,以大批量、集中性的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补齐民生短板。
交通方面,龙华计划今年大手笔138亿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深莞中部城际线、深莞惠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地铁4号线北延段、6号线建设,确保全年新增道路里程39公里以上。同时,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合力推动下,提速轨道4号线北延段、6号线建设,力促轨道17、18、21、22、25、27号线开展前期工作。加速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外环高速建设。
今年龙华将再建成龙华高级中学等6所新校,开工观湖小学等7所新校,预计新增公办学位超过1.1万个。目前,市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和区中医院开工在即。推进文体设施,深圳书城龙华城、龙华文体中心等4个项目加速推进,市美术馆新馆、第二图书馆等7个项目即将开工。今年还将推进社会保障,将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不少于8000套,分配不少于2000套。
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今年将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缩减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限,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使网上办事成为群众办事的主要方式。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征程,新使命,新定位;奋斗谋幸福,实干创未来。在深圳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中,龙华区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气魄,大干、快干、苦干、实干,在争当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尖兵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见习编辑 陈湛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