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诵读《弟子规》东莞企业打造“家”文化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周子晖 文/图
2018-01-27 09:38

墙面上是孔子肖像、古典窗花式的信智礼义仁,走道有传统文化寓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张贴海报,初入此地一定会认为进入了学校,或者某个文化圣地,事实上,这是东莞市大朗镇的一家工厂。

走进东莞市东隆五金模具机械有限公司,记者便被该公司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厂房发出微微机械的声音也显得不那么刺耳,工人们专注地工作,偶尔路过的员工会向我们点头微笑问好。该公司总经理刘告诉记者,自2015年该公司将传统文化引入企业,每早诵读《弟子规》,员工之间亲如家人,上百人的工厂每年辞职的员工不到5人,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打造“家”文化已见成效。

从传统文化学“扎根”精神

在参观东隆五金模具机械有限公司过程中,刘英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多年来,一直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困难。作为生产型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即便是逐年提升待遇,效果也不明显。而在2015年深入接触传统文化后,她从中悟到,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和员工一起培养 “扎根”精神,一起创造事业。

“最开始跟员工商量,我们公司可不可以用比较严肃的方式管理,员工反应这些跟他们相距甚远,他们要效率、要质量、要共鸣。”刘告诉记者,在开始进行改革的时候并不顺畅,但她选择了从容易入手之处做起,“我们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从礼敬开始,从孝德开始。”

接下来她开始做策划,把《弟子规》纳入到公司中,但由于缺乏调试与培训,在过程中很多员工觉得这样有些不合时宜。

“很多员工觉得日本人是这样的,中国人不要这样子。我说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些不是跟日本人学,而要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刘看到大家的不适应并没放弃,而是选择让员工出去听听国学课,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她组织公司约95%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出去培训,回来亲自和员工们总结,并将《弟子规》纳入公司的早读、晚读,建议员工们按照弟子规的要求,给父母打电话、教小朋友。

慢慢地,公司员工的心态好了,家庭关系好了,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变好了。之前工作期间有些员工自己做错了,会自己隐藏错误和责任,而近年来,公司同事之间推卸责任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大家能从自身找原因,主动承认错误,从而公司生产效率和品质都大幅提升。

总结了在公司引进传统文化进行管理四方面有了改善。一是说话比较舒服了,员工间没有暴躁脾气和睦相处。二是团队之间配合更好,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孝亲方面比之前好很多,员工的家庭建设更好持续了。四是员工流失率降低了,员工把公司当自己的家扎根在这里。

此外,该公司在引进传统文化提升管理品质的同时,加大员工福利力度,从创办企业初期到现在每年都组织员工外出旅游,给员工以家的温暖。

捐赠水口敬老节15年

在东隆五金模具机械有限公司文化墙上有该公司参加各种慈善活动的纪念牌匾,其中最瞩目的便是十五张参加水口敬老节的纪念奖牌,记者了解到,水口敬老节总共举办了29届,而该公司捐赠了15年。

“刚开始只是单纯地觉得捐赠老人节是件好事情,一晃15年了,回头一看,反倒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刘告诉记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是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企业这也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之一。企业扎根大朗水口村这片创业土壤近20年,见证了水口经济的发展,“水口村委的支持也给了我们企业前进发展的有利支撑”。

此外,公司在2005年成立了义工团队,支持水口村各项志愿活动,近年来,还组织志愿者前往篮球赛、东莞莞马等,爱老敬老与社会服务精神已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该公司以“家”文化为出发点,每位员工都称之为“家人”。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在门口左侧设置了两个爱心箱,刘介绍到,员工的父母年龄达到60岁以上的可以领助爱资金,员工的孩子上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可领取助学资金。“‘家人们’互相关爱,团队凝聚力也越来越好。”刘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欣慰,“以忠孝之心爱国守家,以仁爱之心善待他人,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让爱延伸下去,让爱传递得越来越远。”

编辑 刘思敏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周子晖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