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发布“一号文” 描述如何建设美丽东莞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8-01-20 16:54
摘要

1月20日上午,东莞市“两会”刚刚闭幕,东莞市政府2018年一号文《关于推动美丽东莞建设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市政府一号文”)新鲜出炉。

1月20日上午,东莞市“两会”刚刚闭幕,东莞市政府2018年一号文《关于推动美丽东莞建设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市政府一号文”)新鲜出炉。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从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建立绿色低碳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推进滨海岸线走廊景观打造、加快广深高速创新带示范建设等方面提出20条政策“干货”,描述如何建设美丽东莞。

治水治污:力争新建截污次支管网达1600公里

2018年,东莞在环境保护上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两个方面,推动全市水、气环境质量改善。在蓝天保卫行动方面,东莞将从机动车总量控制、新能源汽车推广、重型柴油车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削减机动车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同时,2018年底前,东莞将依法依规完成涉“VOC依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和省级重点企业治理,出台印刷、塑胶、表面涂装行业财政补助政策。

东莞还将在全市范围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分类管理,同时开展生物质锅炉整治,推动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燃气锅炉脱硝工程改造。

在水污染方面,东莞将继续加大力度整治。预计2018年,东莞新建不少于13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力争达1600公里,全面完成全市15家污水处理厂改扩建、35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49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水质;完成10条“国考”黑臭水体整治、100条以上内河涌以及7条跨镇河涌消除黑臭整治,并着力打造一批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同时,按照“截污一批、关闭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则,力争年底前完成全市一、二级河涌、排污量大于300吨/日以及对考核断面水质影响大的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

治堵:全面动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

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东莞市民最为关注、最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按照“一号文”要求,东莞将建立城市交通治理“1+3”工作机制,加快编制《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实施交通治理年度行动计划。同时,采取优化公交网络、提升公交运行效率、道路微循环改造、增加次干道路密度、加密次支道路网、打通断头路等措施,灵活应用“潮汐车道”等新型交通组织,推动环城路等7个拥堵节点改造。

另外,东莞今年将全面动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力争完成轨道交通 2号线三期工程立项,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和莞惠城际沿线配套接驳设施建设,推动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配套公交场站规划落地,加快发展多元化公共交通。

东莞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电动汽车使用环境。统筹制定导向明确的停车政策,合理规范共享单车管理,适度规划建设一批“P+R”停车场,完善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慢行交通系统。

广深高速规划:率先启动与广深接壤地段环境提升工程

东莞市积极对接广东省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同步编制《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空间规划》,构建“一廊两核三带多节点”的全市科创走廊空间格局,并率先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示范建设,同时,东莞大力推进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即一条广深高速公路、一个滨海湾新区创新核,以及沿途十一个镇街,吸引集聚更多的广深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争取实现“一年起好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

对此,“一号文”提出以广深高速公路、滨海湾新区及沿线11个镇街为重点,成立专项小组,制定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实施133项环境提升专项工程。率先启动与广州、深圳接壤地段环境提升工程,加强与广州、深圳地铁的互联互通,高标准推进滨海湾新区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海湾新区以及水乡新城、石鼓片区、长安科技商务区、虎门北站片区、沙田临港现代产业带等5个省级创新节点和南城水濂片区、中堂TOD、厚街新中心区、望牛墩新中心区、新沙港区配套产业区、麻涌滨江片区、道滘昌平装备产业片区、万江龙湾创新区等8个市级创新节点,以及沿线14个产业类总投资约290亿元连片改造项目建设,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品质化、特色化的产业和配套空间。

此外,深高速(东莞段)沿线环境品质提升,也是东莞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目前,广深高速(东莞段)沿线环境品质提升的规划方案基本完成,筛选出专项提升工程项目库。其中,属于高速公路管辖范围内专项提升工程建安费用约30.41亿元,东莞市管辖范围内专项提升工程项目共133项(包括一年显效项目78项,三年显效项目55项),工程建安费用约33.12亿元。下一步,东莞将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辖区内环境品质提升专项工程的动工建设。同时,协调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尽快与东莞市开展工作对接,启动高速公路专项提升的建设工作,争取尽量与东莞市的环境提升项目同步实施。

生态环境:将同沙生态园打造成东莞的“翡翠项链”

据了解,东莞将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保住东莞生态本底,构建市域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编制完成大岭山、大屏嶂、水濂山和银瓶山森林公园提升方案,并率先启动银瓶山森林公园三期建设,新建一批景区综合服务区、游览路径、人车分流通道、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游客服务项目;到2020年,全市新建湿地公园11处。

同时,东莞启动黄江巍峨山等一批镇街森林公园、东莞植物园二期工程、谢岗银山和企石东丫湖等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和小型农业园建设。到2020年建成国家园林城镇3个以上、省园林城镇12个以上,建成广东省森林小镇14个以上。

另外,以同沙生态园为试点,实施生态地区和周边地区统筹发展,推进“园城互动”,把同沙打造成“翡翠项链”,提出“一城七镇”的概念,把主城区黄旗山7平方公里的绿化公园通过无缝对接技术手段与同沙互联互通,还有牛山、大岭山、东城、寮步等7个片区打造以科技、幸福村居为主题的特色片区,提高城市开发的综合效益。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