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城comp@ss生物医学工程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活动由坪山区科创署指导,深圳市生命科学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办,中城新产业(深圳)控股有限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深圳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协办。
目前,借助深圳东进战略机遇,坪山加快打造片区发展新优势,坪山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吸引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企业入驻,区内大力支持专业的配套平台和实验室,中城comp@ss生物医学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值得期待。
“中城comp@ss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将打造成一个聚集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圈。”中城新产业董事长刘爱明表示,要围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聚集国内外资源技术、人才、市场及资金资源,打造生物医学工程公共服务平台,计划引进深圳首个第三方动物实验室、坪山首个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实验室,并联合专业机构在坪山生命科学园建立专业的孵化器。
据悉,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坪山)将作为其在深圳首个培训窗口,全面开展医疗器械各类培训工作,打造系统、专业、权威的医疗器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平台聘请了上海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高校的专家,作为中城comp@ss公共服务平台的特聘顾问,在技术辅导与顾问层面提供支持。现场同时发布了19家中城生态合作伙伴,平台整合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要素。
先产业,后地产;强招商,弱销售。据悉,中城新产业聚焦北斗、物联网、医疗器械和智能制造四大产业,目前已在深圳布局12个园区,建立起中城生物医学工程公共服务平台、清华中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多个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资金、市场方面的支持,逐渐改变企业面临的研发实力弱、人才招聘难、产办公间难满足、市场渠道少、资金不足等难题。
据透露,该生命科学园已于2017年10月份封顶,目前在招商阶段,园区整体建筑面积4.5万㎡,厂房单层面积约500-2000㎡,层高有4.5米、5.4米。整个园区将围绕医疗器械产业打造专业的园区,生命科学园comp@ss也定位为生物医学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近100家医疗器械做服务,并辐射深圳及珠三角。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