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道路建设少"折腾" 可考虑建立"路长制"
读特记者 王若琳
2018-01-17 19:53

“我感觉我家门前总是在修路,好好的路填了挖,挖了填,不厌其烦地折腾。一施工就封路,有关单位不嫌麻烦,附近的居民也受不了啊。希望两会上政府能关注这个问题。”市民孔小姐向记者“吐槽”自己的困扰和期待。在1月17日进行的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关于城市和道路建设管理的问题也受到多位委员的关注。对此,委员们结合亲身体会、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法提出了建议,倡议提高城市建设工程和管理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少些“折腾”,多些人性化思维。

提高建设和管理质量 让城市设施“长寿”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7年我市新增污水管网2009公里。“可以说这是很厉害的成果。”市政协委员袁晓江说,“但是再一想,这么多的工程,那不就是到处在开工、到处在建设吗?不断的施工让老百姓意见很大。”他以福龙路为例说:“当初这可以算是最好的一条路,后来基本没停地挖,现在挖得一塌糊涂,塞车非常严重,每天塞到晚上9点钟,有时候甚至到晚上11点。”

袁晓江说,“建设这些工程绝对是好事,但如何提升它的效益、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提出,深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可向发达国家的城市学习,提高城市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持几十年不用再改造,避免“短命工程”,让城市设施“长寿”。

城市道路可设立“路长制”进行管理

对于深圳的城市环境,市政协委员马建文说得毫不客气:“我们的城市整体来看很美丽,但深入细致看还是挺粗糙。”他举例说,政府投了很多钱在人行道上都修建了了盲人道,但却总感觉盲人道不够人性化,更像是“摆设”。“我很少看到有盲人走盲道,这除了盲人数量的问题,更说明盲人不敢出门走这个路。”他认为我市不少盲道经常出现断头、不通畅、坑洼不平等问题,原因在于各个区域“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划、衔接和管理。

马建文建议,要在盲道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进一步“深耕细作”,同时人行道、绿道的建设和管理也应如此。他说,城市的管理水平往往体现在细节方面,深圳水环境治理实行“河长制”取得良好效果,那么道路建设管理也可参考此措施建立“路长制”或者“道长制”,每个路段划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便于解决问题和问责。

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 缩小区域间设施水平差距

市政协委员李惠林也提到了城市建设的“折腾”问题:“比如人行道的路砖经常换,以前是红砖,后来换成水泥砖,再后来换成彩色水泥砖,又换大理石砖。说以后要建‘海绵城市’,可能又要换回红砖。”他认为“折腾”的原因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低,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希望相关部门加以重视。

市政协委员吴兰平则说到了各区域之间的城市设施、环境差异。她说,近些年深圳发展很快,变化明显,现在每个区的中心区域都和市中心没有太大的差距,然而有些非中心区域的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却与市中心差距巨大。“以宝安区为例,这些年变化很大,但相对偏远的区域还有很多街道很乱,环境糟糕,配套设施也相当差。”她建议加大对落后区域的资金投入,同时倡议政协委员进行社区调研,推动一些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缩小城市区域间的差异。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王若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