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会丨“扩容” 寄荃堂 依旧清逸风

寄荃堂微信公众号 一棹碧涛
2020-12-25 09:24
摘要

寄荃堂欢迎堂友们都来讲讲自己的感受和故事

王小荣先生写来一文,讲述他与寄荃堂的“诗交”,读罢心生感慨。当即与堂官商量,以此为启首,开设一个《我与寄荃堂》栏目,专供堂友们交流各自与寄荃堂的故事——平台就是给堂友们提供互动用的,寄荃堂欢迎堂友们都来讲讲自己的感受和故事!谢谢小荣,谢谢大家!

 侯军

大家引带,诗来诗往!侯兄智慧!(旷昕)

好文。我過段時間也写一個与侯总的交往記。(赵宗彪)

 “我与寄荃堂”开篇之作,祝贺!这样的堂友可长久也。(清琴)

好风,好展,好评如云!(彭南林)

当下寄荃堂是深圳艺文圈一道彩虹。(雷雨)

侯军回复:谢谢雷雨兄夸奖,小圈而已,深圳很大! 雷雨回复:小圈子,大乾坤。

又有了一个赏读和学习的好园地。(何式昱)

先粗粗浏览了一下,已经感受到有诗书相伴的幸福感,再待抽空细读!(方岩)

已拜读了。(梁金河)

惺惺相惜。敬佩敬佩。(李汤生)

此文甚好,贴切。读侯兄的著作,一是表达了读者的感悟心情,二是侯兄与朋友间的真诚,三是侯兄与文友之间的雅兴,四是侯兄退休后的感慨、情趣。好!(姜刚)

寄荃堂!友谊之堂!艺术之堂!文化之堂!(刘释之)

侯军回复:释之兄过誉了!大家的堂!

刘释之回复:对!再加一句:大家的堂!

段位好高。(杨青)

好棒的平台!(吴南瑶)

日日新,又日新!(罗烈杰)

认真的读过了。非常真情的诗与文的表达。“我与寄荃堂”这个专栏,可以有许多话说,她寄寓着文化的情怀,文明的呼唤,文艺的承传。在一个资本无限衍生,科技无尽泛滥,人心无奈躁競的时代,凡有知见和思考的学人,必然的有所担责。用心与笔,去达至心的诉说,去传布爱的致敬…… 《堂号》的创立,侯兄的,看似的一个无意之举,却成就了一个文化现象……(刘学仁)

侯军回复:抱虚先生过誉了!浮躁之世,世态炎凉,同道之间,只能抱团取暖,寄荃堂适时而生,得蒙大家厚爱,方有生机。包括抱虚先生一路相携,寄语鼓励!谢谢啦!

王小荣先生,诗文高手。(邹炯文)

诗来词往荣友情,赋笔韵对军相惜。(李清海)

上周传伟与我还在荔枝公园走过风雨桥,原来是侯兄的墨宝。(李静)

侯军兄乃名士也。(张紫梁)

一首诗是否需要找到它的读者?一首好诗就是一朵花,它需要人去欣赏。看来了王小荣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文章将过往和细腻的自我人格形成一种倾诉的语体,写了与侯老师互有走动的缘起,文章饱蕴着关切之情、深刻体验、独到发现的情感记录,心灵史。在交往中对诗赋,像个压不住的“火山口”,不断地喷发而出,把“真景物”“真感情” 交集重叠成诗行。我得承认艺术之光必定照耀人,艺术力量是深入人心的,是富有极强的感染力的。任何与艺术相关联的领域里,审美都是不可低估的因素和能力。侯老师作为“前浪”,有着书法家的广度、文学家的热度和新闻记者的锐度,对文艺保持着最活跃和敏感的状态,艺术“光谱”十分宽阔。“寄荃堂”契合着一方、一群人的气场, 那么王小荣先生就是中间者,在这种“堂文化”内在驱动的引擎下,饱蕴高雅的审美体验,旋律与节奏都带有时代印记。文中说侯老师的爱人李瑾也是一位艺术家,拓片一绝。就传拓,我早年也给朋友姚强写过一篇文章。(卢丰)

文笔流畅、情感细腻,写的好!(吴玉华)

这个建议非常好。(张展欣)

读了此文甚多感慨……更觉那晚没去聚会确实遗憾!下次侯总回深一定告知。(毛少莹)

情深何所寄, 诗心共天真。(丁海明)

阵地扩容了。(辜晓进)

侯军回复:晓进妙喻!

以诗会友,才情高雅。(孙霄)

读华静女史《用情怀接住风雨》触发怀想,三年前研讨品味《那些小人物》、追忆侯奶奶情景又现。那次品味茶之余香尚未散尽,而华静女史复又将当年茶烟唤起,此可用:“文章清逸茶一盏,香醇飘渺复舌尖。”形容不为过矣!(王欢)

侯军回复:一晃三年,逝水无痕。文章唤醒记忆,斯之谓也! 王欢回复:是,不知不觉已经三年,原以为追忆《那些小人物》是回忆,而三年前的雅集又成记忆,真是感叹时光太快啦!

真美好!(李咏瑾)

早安!寄荃堂是一个艺术能量堂,更是堂友们的一个精神家园。人间有味是清欢。向堂主致敬!(叶建强)

本期《寄韵》皆与刚刚闭幕的《好风相从》寄荃堂纪念展有关。谢谢堂友们的诗赞!侯军

拙句再入题,寒夜剪暖烛。(丁海明)

《寄荃堂》是侯兄个人的,又不仅仅是您个人的,如今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南北有缘人的茶桌,成为老少同道人的函席,成为人文情怀的窗口……总之,寄荃堂俨然成为一个文化坐标和线上地标。(瞿冬生)

侯军回复:谢谢三修斋的赞赏!我会努力向这个方向走,现在还差得远!

“展览一出,好风起兮,八方相从,若芝兰之寄馨,若青云之可期。”此《好风相从》策展人陈浩先生的点评。读《堂会》诸友留言,可知陈浩所言不虚也!侯军

好风起兮八方从!(罗烈杰)

寄荃好风,山水相从。(丁海明)

确实好!祝福!(赵培光)

侯兄创朋友圈新文体。(李静)

寄荃堂真是高手云集,你的卢兄慧语如珠用语言提炼出了我们内心的感觉“沉静而散远的气象”,我近八十多个群现在基本上都无暇顾及了,在好风相从的诞生过程中也辨别出自己的内心所向和不足!很是开心! (方岩)

侯军回复:方岩,知音也!方岩回复:感恩寄荃堂!

知者未必相识,好风自当相从。鹏城展会,寄韵声鹊,是雅事,却非一雅字可以括说。逆递,开风尚之先,因形制别样,网约逢会,然皆为粹真众己之集合。异化古意,转向风行,为时代之创例。好,是为文化,挑动魂冥,抒发心迹,愉悦大家……(刘学仁)

有风自南,好风相从。(吴越)

与君同道,赏雅从风!(何式昱)

繁华都归于朴素,喧燥化为淡然,浪漫是可以大胆地去信赖,艺术态度在时间和空间中将真实形成了一个精神符号——寄荃堂。人心的关照将对象的生动赋予了“好风相从”更加生动的解释。感到生命在行走,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值得我们驻足回望,但人生的顿悟恰恰却在我们的回望当中——回望“好风相从”应该是落笔的情绪、落墨的形式的“加油站”……(卢丰)

拜读众师妙言。(李咏瑾)

编辑 高原

(作者:一棹碧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