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无废城市” 深圳争当排头兵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国良 钟勤 文/图
2020-12-16 09:22
摘要

推动城市固废循环利用创新技术和材料在深圳及全国的推广应用

12月15日,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产业化发展观摩和研讨会在深圳市光明区举行。这一活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思力佳特种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益立建筑节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12月15日上午,近200人齐聚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益立佳建材生产基地,观摩该基地城市固废产业化落地项目的运行情况。

当日,20余名行业专家重点针对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解决固废资源利用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展开多思维、多角度研讨,并重点围绕循环经济新产业的技术装备创新、项目产业化、行业标准引领等内容进行主旨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化应用观摩和研讨会的召开,将在推动城市固废循环利用创新技术和材料在深圳市以及全国的推广应用,解决城市固废消纳的城市治理痛点,加快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相关产业链构筑和规范化管理,最终实现“无废城市”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12月15日下午,20余名行业专家在光明区宝明城酒店会议室,重点围绕城市固废循环利用创新技术产业化等展开多思维、多角度研讨。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巡视员钟晓鸿: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为建筑废弃物处置,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印发实施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配套编制了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办法,综合利用企业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并完善了“1+N”的政策体系。二是大力推行行业的发展,印发实施了深圳市房屋拆除管理办法,推行拆除与综合利用一体化的管理。在政府投资过程中试点开展综合利用产品的利用,为产品推广、应用奠定了实践的基础。三是大力综合利用产业扶持力度,开展了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编制工作,从综合利用产品的应用、减排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激励、实施激励。

目前深圳市已初步实现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固定式的综合利用场15家,年处理能力超过2100万吨,比“十三五”规划要求的1000万吨目标翻了一番。

此次会议期间,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利用建筑废弃物为原材料独创研发了高流态轻质混凝土材料以及现浇非承重墙体的施工工法,为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路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墙材所副所长黄靖:

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国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中长期的重要国策,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会促进新一轮的绿色经济长足发展。

我们与深圳思力佳公司就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综合利用开展了很多年的合作。经过双方共同的努力,在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制备、高流态轻质墙体等技术方面有了进展和突破,形成了成熟的科研成果、产品和成套的技术体系,编制发布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标准以及配套的建筑设计图集,还有相应的施工工法,规范了该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为解决城市建筑垃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深圳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云国:

“创建无废城市,共享美好家园”,2006年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发和成套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探索,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成功研发出了高流态轻质混凝土现浇非承重墙的成套技术,满足施工的各种工况要求。

思力佳公司对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运行实验,成套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基于高流态轻质混凝土非承重墙现浇工法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目前,思力佳首个建筑固废产业化生产基地——深圳市益力佳建材节能有限公司正式运行,并获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建材示范基地的授权挂牌。同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将我们列入国家“十四五”城市固废循环利用项目实施技术支撑企业的申报单位,以支持思力佳相关技术加快实现产业化,为深圳创建无废城市建设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党组成员石定寰:

今天活动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仅解决了城市固废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深圳一年产生的固废垃圾1亿多立方米,现在这样的技术开辟了创新之路,把固废的资源经过创新全流程无害化处理,包括洗下来的泥都能得到有效利用,我想这对于城市解决好固废垃圾、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确实提供了一个创新之路。今后推广的价值意义非常重大。

深圳未来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综合示范城市,综合示范城市就要从方方面面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让更多的思力佳这样的公司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有了创新成果之后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住建部原总经济师、党组成员李秉仁:

现在几个关键词: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国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提倡扩大消费、扩大内需,老百姓最大的内需是什么?最大的内循环是房子。

大家知道,中国城镇居民资产70%以上是不动产,是房子。在北京有100平方米的房子是1000万,这么多年来建筑业、房地产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国家已经进入了以创新为驱动的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志峰:

中国三年水泥使用量是美国一百年的使用量,中国水泥产量占据世界将近60%的样子。大家知道,水泥行业是污染大户,对水体、环境都是非常主要的污染行业。国家一直在污染防控上从环保角度来说非常关注,想了很多办法。

如果说能把建筑垃圾能够循环再生,以减少对水泥原材料的需求,对于未来国家对城镇化发展和绿色发展、无废城市等非常之重要。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技术,能够有这么好的效果人我倍感欣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

对于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还存在很多不足。

给出一些建议参考:一是要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专项法律法规,严格管控建筑垃圾处理处置;

二是要加大技术装备研发,继续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到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专项中,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装备投入;

三是要健全处理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建筑垃圾协调处置机制,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场所。

广东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冼尚德:

广东省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最大,占国家比例比较大,大约6亿吨。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利用建筑废弃物产生大概90%都填埋,利用率还不到5%,没有达到13%的要求,压力很大。建筑废弃物利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任重而道远,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研发和应用,努力提高废弃物风险水平处理能力,将是行业努力的方向。制定建筑废弃物相关标准,大力开发推广产品,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将是行业的奋斗目标。

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对建筑垃圾处理支持。税收优惠明确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骨料和建筑材料可以享受税收50%的优惠,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给予税收优惠,国家建设项目的同时也有给予项目投资的优惠,如果按投资额广东省份可以15%到20%的补贴,如果有不断的投资可以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张志勇:

思力佳这个项目我们是在2015年介入的,当时也是广东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荐。2012年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一直在实施一项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推进工程,把全国的一些颠覆性技术成果重点进行服务和支持,来实现产业化。

思力佳公司的发明专利创造了一种新的环保的添加剂或者叫悬浮剂,重新加入到建筑废弃物,使得建筑废弃物有跟水泥一样的活性,所以成为混凝土材料。这项技术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四十多层的大楼,从一楼到顶层所有非承重墙体都用现场制模板现场浇铸一次性成型的工法,可以实现非承重墙体跟结构一体化,发生地震时跟着摇摆不会倒塌,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制模板的现浇墙体只用十几个人就够了,如果要砌砖要六十多人。一方面人少了。另外一方面施工周期,以前做一层楼要二十多天,现在三天一层楼,施工周期大大提高,这又是革命性的。

按照这个计算,用作现浇方式跟砖墙相比,成本至少可以节省50%,这对整个建筑来讲不仅是质量提高了、环保性能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而且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施工领域中也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编辑 彭健雄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国良 钟勤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