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康园论坛开幕:让历史照亮未来,让文化成为前进动力

南方+
2020-12-12 00:13
摘要

12月11日,第四届康园论坛在佛山南海丹灶开幕。

知名学者纵论丹灶前世今生

作为丹灶镇第十七届康有为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今年的康园论坛邀请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十位学者参加,其中包括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国信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教授,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刘正刚教授,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志繁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主任衷海燕教授等知名学者。

康园论坛为丹灶提供了对外交流平台。孙景锋 摄

康园论坛为丹灶提供了对外交流平台。孙景锋 摄

12月11日下午,与会嘉宾展开多场分组讨论,涉及丹灶历史文化、丹灶社会经济、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水利等议题,从《丹灶的葛洪传说及其历史价值》,到《明清丹灶经济史概说》;从《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景观变迁及其空间转移》,到《明清丹灶的基围水利与管理》,议题涉猎广泛,内容精彩纷呈,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文化传承的饕餮盛宴。

分会场现场。孙景锋 摄

分会场现场。孙景锋 摄

而在12月12日上午,专家学者还将继续围绕明清南海基层社会形态、明清南海礼仪与秩序、丹灶历史名人等议题,进行第二天的研讨。

论坛为丹灶提供强大交流互动平台

丹灶是明清岭南思想文化的重镇,是明朝阁老方献夫的故乡,是康有为的故乡,是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先驱陈澹浦的故乡,是9位黄花岗起义烈士的故乡。在考古学界,西樵山被喻为珠江文明的灯塔。而丹灶有为水道等珠三角河道是岭南文明的航道,为了深入挖掘这方水土的历史人文底蕴,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和丹灶镇委镇政府共同打造了康园论坛,论坛已经成为近现代中国思想、岭南文化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山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国信教授表示,丹灶在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演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认为丹灶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侧面,也是珠三角历史文化的一种特定类型,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志繁则表示,南海和丹灶历史悠久,值得深入发掘研究。通过举办论坛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丹灶和南海研究队伍中来,让更多人认识到丹灶和南海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表示,丹灶见证了珠江三角洲从诞生到引领全国的过程,并在其中若干关键节点扮演着重要角色。接下来丹灶要深入发掘地方历史文化,需要用现代学术的办法,全面深刻地进行呈现,在此基础上对优秀历史文化进行传承活化,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丹灶,同时把优秀历史文化注入到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掘其现代价值。他认为丹灶对有为水道进行打造和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作主题报告。孙景锋 摄

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作主题报告。孙景锋 摄

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表示,康园论坛为丹灶和外部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交流互动平台。希望通过交流,能够对丹灶、南海和珠三角的历史文化有更精彩的发现,让历史照亮未来,让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丹灶发展前进的动力。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