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又重新回到家人的怀抱了。
流浪8年 在惠州遇好心人收留
11月30号下午,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来到了马安,在这里,住着一位他们的帮助对象,刘开棚。事实上,知道他叫刘开棚,也不过是五天前的事情。在那之前,他们对他一无所知。2018年8月,宝贝回家志愿者阿杜夫妇在仲恺的一个天桥底下发现了流浪的刘开棚。
宝贝回家志愿者 阿杜:
住在花基上面的,一床很破烂的被子,有去捡一些垃圾、瓶子。我们沟通以后感觉,他还不是傻子,还是能沟通的,但是说话方言比较重,听不大懂。
虽然可以跟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但因为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刘开棚无法提供个人信息以及家人信息,阿杜决定先将他暂时安置,再寻找他的家人。于是,他被安置到了在马安从事食品饮料配送的周先生厂里。
爱心人士 周先生:
因为公司这里也不差他一个人,多双筷子而已,只要他听话,不要惹事,我们也是担心他乱跑,因为他没有身份证,怕他出去外面惹事。有时候打扫一下卫生 倒倒茶、洗洗碗,重活他干不了,也不认识字,有时候就在车上帮忙叠一下货。
因为害怕刘开棚再次走丢,厂里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去哪里,都会带上他,逢年过节,还会留下一个人专门陪着他,对他照顾有加。
爱心人士 周先生:
自己会去捡一些矿泉水瓶、纸皮或者是胶带,自己去卖了买零食吃,平时在我们办公室,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我们吃一餐他可能会吃三餐,饭量比较大,可能也是在外面饿到了,刚来的时候我帮他称了是85斤,过了8个月左右,长到140斤了。
寻亲路坎坷 人像识别迎转机
另外一边,阿杜从未停止过帮他寻找家人,只不过,由于线索有限,信息几度石沉大海。
宝贝回家志愿者 阿杜:
找了很多志愿者,包括湖南那边的朋友,来听他的口音,好多次回馈的信息都是湖南那一带,我们就一直围绕湖南那一带找,错失了机会,这么久。
一直没有刘开棚家人的消息,阿杜很心急。好在,事情在今年的11月25日迎来了转机。
宝贝回家志愿者 阿杜:
偶然一下想到,可以拍个照片做个人像识别,我就打电话给我朋友拍个照片给我 我发给志愿者若邻郎,通过照片比对,好像是在河南那边公安系统比对到了。
身世之谜揭开 踏上寻亲之路
原来,刘开棚是贵州铜仁人,1991年出生。2012年跟着堂哥到东莞凤城打工时走失。两个姐姐已经出嫁,家里只剩母亲和患脑梗无法说话的父亲。当地村干部告诉宝贝回家志愿者,刘开棚父亲的日子应该不多了,希望能够早日见到儿子。考虑到刘开棚没有身份证,无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志愿者们决定亲自护送刘开棚回家,时间定在了12月1号。
得知自己很快就要回家,刘开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早早地就将行李都收拾好了。两年来,不时有好心人给他送衣服鞋子,他每一样都不舍得丢下,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起。
记者:回家你开不开心?
刘开棚:开心。
记者:有没有收好你的包袱?
刘开棚:衣服、鞋子,全部带回去。
宝贝回家志愿者 阿杜:
希望他能够回家跟父母一起好好过,听说他的父亲状态不太好,回去好好陪她父亲。如果说后续他还想出来打工,我们也会帮助他。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距离惠州1050公里,车程需要超过12个小时。刘开棚的回家之旅是否顺利呢?
12月1号一早,由5名宝贝回家志愿者组成的护送团在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得知志愿者的爱心行动以后,一家爱心企业慷慨解囊,负责行程的全部费用。
爱心企业负责人 李女士:
作为企业来讲,尽量地做一些对社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上午十点整,车辆出发了。这一路,志愿们轮流当司机,力求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将刘开棚送回家。而随着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刘开棚的状态越发清醒。在家另一头的亲人,也在翘首以盼,等待着团圆的这一刻。
8年等待终团圆 患病父亲奇迹落泪
这是一个迟来的拥抱,刘开棚的母亲等了整整八年,而原本因为患病没有知觉的老父亲,也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止不住泪水。
刘开棚的母亲:
我儿子回来以后,我很开心,心里也舒服了,非常谢谢大家,帮我把儿子找回来。
刘开棚的家乡属于铜仁市万山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属于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刘开棚,在2012年走失后,他的家人也曾到东莞惠州等地贴过寻人启事,只可惜没有结果,家里人一度以为他已经不人世。村干部表示,刘开棚的父母亲都属于低保户,接下来将会为刘开棚也申请低保,以保障他们一家日后的生活。
在为刘开棚家里添置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后,宝贝回家志愿们踏上了回家的路。助骨肉重聚,让亲情重续,这也是志愿者们不辞辛苦的动力所在。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