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医部的故事︱他参与了筹建深圳市眼科医院工作
晶报记者 罗俊杰
2020-12-10 14:38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从东北调入宝安县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改革开放前,他是宝安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他被调去筹建深圳市眼科医院,随后任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退休前夕,他又再度调回深圳市人民医院工作。近期,记者采访了这位深圳市眼科医院的建设者,倾听他的“留医部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末,深圳市卫生局和辽宁本溪医学院的领导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合影。左一为高兴隆

50年代调入宝安县人民医院

高兴隆告诉记者,他是龙岗南联人,1934年出生,1951年参加首次全国统一高考,随后被录取到黑龙江佳木斯医学院。

“本来,按计划,我们要被派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所以1954年就提前毕业了。不过,到我们毕业时,战局早就发生了变化,各方已经签了停战协议,所以就没有被派过去。”毕业后,高兴隆因为成绩优秀被留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工作,“1955年,我还被派到湖北参加抗灾抗疫工作,为期一年”。

尽管已经从华南沿海地区到东北地区上学、工作了好些年,但是高兴隆坦承各方面始终还是不太习惯。因此,他借一次到黑龙江省卫生厅参加会议的机会,向时任厅长(正好是他学校原校长)提出想调回广东工作,获得了首肯。

“当时就想着调回广东。刚好这边同意接收,所以就调进来了。”1957年,高兴隆正式调入宝安县人民医院,被安排在内科工作。1958年至1962年,他被医院安排去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学习了4年,主要是学习眼科知识。毕业回到宝安县人民医院后,他被分在外科,主要是从事眼科工作,同时兼顾外科的其他工作,“我是人民医院第一个专业眼科医生,那时宝安县(现为深圳市)的专业眼科医生也是就我一个人。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圳眼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72年9月20日,《南方日报》报道宝安县人民医院“新针疗法”开展情况时拍摄的照片。前排右起:张信安、高兴隆和黄维华,后排:富宝春

70年代初接受省媒采访报道

上世纪60年代,因为医疗技术过硬,做事认真负责,所以高兴隆被任命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1971年10月,高兴隆撰写的《针拔白内障301例疗效观察》一文发表在《新医学》,这是宝安县人民医院在省级医学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这张照片是1972年9月,《南方日报》记者给我们拍摄的。”高兴隆回忆说,当时全国推行“新针疗法”,也就是“针麻”,做一些手术不用打麻药,只需通过扎针就行了。他被医院派到广州进修学习了这项新技术。学习回来之后,一方面,他们在全县各地开展培训班,传授这项新技术;另一方面,在人民医院开展新针疗法,利用针麻大胆地做了很多手术,治愈很多病人。

“因为‘新针疗法’开展得比较好,所以周边县份都有人慕名前来就医,甚至还轰动香港,吸引了许多港人前来就医。为此,人民医院还在门诊部设立专职医生。结果,有些香港病人早上4点就来排队挂号,令几位医生不堪重负。最后,经请示上级,决定对门诊实行每天限号,这样前来就医的香港人才渐渐少了。”高兴隆回忆说:“随后,也就受到了省媒的关注,专程派记者前来采访我们。”

谈及上世纪70年代的留医部,高兴隆还跟记者分享了一个惊心动魂的手术故事:夏日的某一天半夜,他和外科同事正在给一位病人做手术,外面电闪雷鸣,下着瓢泼大雨,突然一声巨响,手术室的无影灯被雷击中,整个手术室顿时全黑了下来。而他和同事们感觉巨雷就在头顶上炸裂,手都被震麻了,大家都抱在一起。正在手术中的病人则被吓得“嗷嗷叫”,“可是,因为正在做手术之中,所以我们没时间去多想,赶紧让护士打着手电筒继续做手术,一直做到天亮才结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高兴隆在刚落成不久的原深圳市眼科大楼前留影

80年代初筹建深圳市眼科医院

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一所眼科医院,高兴隆被抽调过去成为筹建负责人之一。

“当时,派我和深圳市卫生局副局长梁永德专程到广州市,找了中山医学院院长柯麟,向他请教要如何建设眼科医院。”高兴隆回忆说,为了建设好深圳市眼科医院,他还先后被派到上海、北京、郑州等地的眼科医院参观学习。

高兴隆还告诉记者,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的筹建过程中,他参与了征地、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当时,深圳市眼科医院由深圳市卫生局和沈阳军区(辽宁本溪医学院)合办,所以也叫深圳市远东眼科医疗中心。

1985年3月,为适应特区建设发展的需要,深圳市眼科医院先在铁皮房内设临时门诊部并开诊。除可进行眼部矫形、眼外伤、常见眼病的诊治外,还可进行角膜移植、视网膜脱离等较为复杂的眼科手术。

1987年10月8日,深圳市眼科医院搬进新建成的大楼开始试业,包括一栋16层的大楼和一栋5层的附楼,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院址位于罗湖区迎春路。后来,深圳市眼科医院发展壮大后,院址才搬迁至位于福田区的现址。

上世纪90年代初,高兴隆在广州参加国际性眼科技术交流会议,晚上在街头留影

高兴隆透露说,深圳市眼科医院正式成立后,他担任医院党委书记和副院长。当时,为把深圳市眼科医院建成全国一流的眼科专科医院,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另一方面从全国各地招聘眼科专家到该院任职。他告诉记者:“为在短时期内达到先进医疗水平,眼科医院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注重人才培养,努力完善设施。同时,该院还‘外引内联’,邀请外国专家举办研讨会,请来国内眼科专家、教授指导工作,并多途径地参与国际性的眼科技术交流。”

从开始筹建到正式对外营业,高兴隆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工作了十几年。1993年,退休前夕,高兴隆又调回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94年,年逾60岁的高兴隆退休。随后,他又被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返聘了几年。回首从医数十年的经历过程,高兴隆自豪地说,自己一共做过10000多例手术,使无数盲人重见光明。

1985年,高兴隆撰写的卫生健康科普文章剪报,刊登在《深圳特区报》“卫生与健康”栏目

80、90年代撰写逾百篇科普文章

“这些都是我撰写的卫生健康科普文章。”高兴隆指着一本厚厚的剪报本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他曾受邀为《深圳特区报》的“卫生与健康”栏目撰写相关方面的科普文章。于是,他十数年间陆续撰写了逾百篇,内容多为眼科方面的科普知识,提醒读者如何保护好眼睛。例如,1998年刊发的一篇,题为《常用计算机人员眼保健》。同时,他的科普文章也涉猎其他社会大众关注的卫生健康知识。例如,1990年10月31日刊发的一篇,题为《现代办公室致癌因素及防御》。

谈及为什么会在工作之余,持续撰写这么多卫生健康方面的科普文章,他回复说,首先是因为自己那时候平时喜欢写一些文章,加上刚好报社专程来约稿,所以顺理成章地就答应了。他指着本子上一篇文章说:“你看,这是我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刊发在《宝安文艺》上的一首长诗。”

高兴隆近照

他认为,撰写卫生健康方面的科普文章,非常有意义:“通过科普文章,可以向更多的人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从而提升社会大众的卫生健康素养。”他还向记者分享了相关经验:“这类文章一定不能写得太长,否则读者不喜欢看。既要写得短小精干,又要重点突出,从而使读者能够在极短的阅读时间内收获更多的实用知识。”

一路走来,作为60多年前就已经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工作的退休老员工,高兴隆表示很高兴参与和见证了人民医院几十年的发展,也希望人民医院未来能够越来越好,争取早日建设成为实力更加雄厚,技术更加先进的国际化医院。

编辑 陈晓玲

(作者:晶报记者 罗俊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