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守山人孙国理:17年间走遍梧桐山每一条路每一座桥

读特记者 林清容 李忠 通讯员 崔嵩 文/图
2017-12-26 00:38
摘要

像看娃一样看护梧桐山的孙国理倒在了梧桐山上,我们永远记得您。

黝黑的脸上,一双带笑的眼睛;略胖的身形,却不妨碍每天几万步的行进。梧桐山的土地上有他留下的足迹,树认得他,山认得他,水认得他,我们认得他。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守山人——孙国理。

       孙国理,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党总支委员、副主任(六级管理岗位),一位将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倾注于工作的守山人。

2000年8月,孙国理转业至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工作。此后,他与梧桐山整整相伴了十七个春夏秋冬。

“老孙是广西人,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但待人热情的特点十分难忘,爬山时帮记者扛摄影器材,采访时准确的数据和背景介绍都体现了他的业务水平。”记者和同事眼里,孙国理亦兄亦友,平时亲切说笑平易近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查火患,巡山林,清搭建,酷暑时节也要保证每天带领巡防员在山里兜上一圈,确认没什么隐患才肯放心。

在记者的印象里,孙国理一直是梧桐山的新闻代言人,每年的登高节、毛棉杜鹃节等等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与媒体对接,孙国理协调统筹能力很强,几乎不用记者跑冤枉路,很快就可以搞定新闻素材。

以山为家

梧桐山风景区海拔943.7米,方圆31.82平方公里,横跨罗湖、盐田、龙岗三区。这是向公众全天候开放的免费风景区,每年的春节、中秋国庆、重阳节人流量在十五六万以上,平时也多达数万人,可以想见其管理难度之大。

为了保证风景区的平安和安定,及时处理景区突发事件,孙国理将家搬到了梧桐山脚下,时时刻刻以景区为家。遇到节假日和双休日,他更是放弃休息时间,深入景区巡察,坚守在风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他亲自带领执法队员查处景区内驾驶摩托车非法营运、非法乱摆卖、盗伐沉香树等违法犯罪行为;每到防火期,他一周内连续几天到各管理站强调部署护林防火工作,带队巡察景区安全隐患,遇到吸烟的游客,他还会耐心的说服教育。

责任担当


      1981年8月,孙国理考入广西桂林陆军学院,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7月毕业,分配到四十二军深圳龙华三七三团工作。先后担任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团司令部管理股股长。1996年4月调广东省惠东县武装部工作,先后担任出纳、会计、后勤科长。2000年8月正营级转业至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工作。

正是这二十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孙国理稳重、成熟、意志坚强的性格,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2011年7月,景区发生重大路外交通事故,他第一个赶赴现场,协助市城管局领导、处领导开展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几天几夜没有休息。事故发生后,又立即协助处领导全面开展风景区安全生产整改工作。任管理处副主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他对安全生产护林防火工作更是全盘考虑,全面部署,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对风景区的归属感,让他舍小家顾大家,十七年间,他几乎走遍了梧桐山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他对风景区及周边村庄的熟悉程度是任何人无法相比的。

作风优良

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眼中,孙国理一直是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这是转业军人的风范,行业的楷模。

无论组织上分配哪项工作,孙国理都服从分配,尽职尽责,廉洁自律,敢于担当。作为办公室主任,带他领部门人员,尽心尽力完成各项文字材料、会务接待、后勤保障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协调各部门关系,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沟通协调辖区联防单位以及新闻媒体,保持良好关系。作为安保部部长,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更是丝毫不敢松懈。

孙国理所在单位系统、业务相关部门的同事们,在听闻他去世的噩耗后,通过所有可用的渠道询问真假。他们不信,他们不愿意相信,这位平易近人、兢兢业业的老大哥就那么走了。他们再三的问:“这不是真的,对吗?”

在梧桐山应急救援群里深圳公益救援、蓝天救援队、梧桐社区、东湖街道、东湖派出所、梧桐山警务室的纷纷缅怀和孙国理一起相处的日子,对登山跌伤者、迷路者、受困者施救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救危扶难

梧桐山山高林密,道路少、手机信号弱,经常发生各类意外。仅今年,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联合公安、消防、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各方力量组成救援队伍,积极开展游客救援工作达48起,包括堕崖的、跌伤摔伤的、迷路的、自杀的、中暑的、蛇咬的、体力不支的各类遇险人员。其中,孙国理同志指挥救援和亲身参与的就有20多起。在联合各部门救援的初期,孙国理同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积极推动了蓝天救援队、山地救援队等民间组织的引入,壮大了救援队伍。

以下是两起由孙国理现场指挥部署的救援行动。

一起是在2013年10月6日下午,8名高中生从梧桐山未开发区域上山,在茫茫无人区迷路。由孙国理同志带队的梧桐山执法队和东湖派出所出动50余名搜救人员,分4组找寻,直到晚上9时19分才在夜黑深山中找到迷路学生。

搜救队分析,迷路人员使用手机定位点在龙岗区,肯定不准确,这给搜救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于是,梧桐山执法队派出40人,与东湖派出所民警一道,50多人兵分4路寻找。一组由山顶管理站的队员从山顶百年古道处往下找,一组从梧桐印象处的水沟往上找,一组从西坑水库往上找,一组在泰山涧内找。

迷路的学生们声称在西坑,可当搜救人员赶到西坑时却找不到。从中午开始,这些孩子都没有喝水,也没吃东西,并且手机也快没电。后来,根据学生手机微信上的定位,孩子们并不在西坑的方向。根据定位,梧桐山管理处的搜救人员驱车前往望桐路方向。

从当天下午一直到天黑,要在山上密林中找到几个孩子,实在非常困难。直到当晚9时19分,从山顶下山搜救的一组队员终于发现了8名迷路被困的学生。

接力方式将孩子送下山。8名学生被找到时,只有一个女孩腿部有扭伤,另外7人身体状况良好,只是严重缺水。随后,8名学生跟随搜救队员下山。由于5个多小时搜救体力消耗巨大,搜救队采取接力的方式慢慢将孩子们送下山。

另一起是在2017年2月12日,中午12点15分梧桐山风景区总值班室接东湖派出所电话,获悉在桃花源一条未对外开放的无人小径上梧桐山有游客坠崖。

孙国理同志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梧桐山村站、山顶站、执法队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2月12日15点13分

深圳公益救援队陆续抵达伤员位置,经简单判断,伤者头部及右手受伤,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现场救援人员对伤员进行保暖处理和担架固定。

2月12日约15点40分

市消防队员在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人员带领下从北大门上山到达救援现场。

2月12日16点55分

根据救援方案,现场架设绳索系统,开始转运伤员。

2月12日约20点

由于伤者在一条未对外开放的无人小径摔伤,天色逐渐昏暗,从摔伤地点抬到百年古道约有200米距离,悬崖坡度达70度,山石陡峭,林木茂密,救援难度极大。

在救援的过程中,救援人员一步一步慢慢地将伤者安全抬出。晚上20时许,伤员被运送上山脊线路。

2月12日22点05分

在消防田贝中队、东湖派出所、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以及深圳救援队的通力配合下,伤员被成功运送到山脚。

2月12日22点32分

早已等候于山下的120急救人员对伤者进行了必要的救治后,紧急护送至深圳市人民医院。

此次救援行动除公安、武警、消防、山地救援队外,梧桐山风景区出动了山顶管理站、梧桐山村管理站、执法队所有人员共50多人参与了救援行动。

就在孙国理倒下前的两天,还在微信群里再三叮嘱各部门、各管理站,天干物燥,游客众多,一定要做好火灾隐患的排查工作。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我们无法预知终点。像看娃一样看护梧桐山的孙国理倒在了梧桐山上,我们永远记得您。

老孙,走好!

       编辑 夏岩青

(作者:读特记者 林清容 李忠 通讯员 崔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