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读书论坛“在历史的天空下”对话嘉宾畅谈“阅读与城市”
读特记者 焦子宇
2020-11-30 08:20

11月28日,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在历史的天空下”对话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区举行。活动邀请了国务院参事王京生、樊希安以及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围绕“阅读与城市”话题,就阅读对于城市发展、深入推广全民阅读以及读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阅读是最基本的文化权利,是创新的动力

金秋送爽,书香宜人。在深圳,读书已是全民节日。如果说,20年如一日推动全民阅读是源于深圳对高贵人文价值的坚守,那么,如今已枝繁叶茂的“全民阅读”参天大树正散发着浓郁书香,滋养城市的每个角落。在对话活动中,3位嘉宾称赞深圳的“爱阅”气氛,也对未来推进全民阅读寄予厚望。

作为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在王京生看来,深圳的阅读氛围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但究其根本,推广阅读是为人服务。“文化工作的一切出发点是以人民为本,最终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文化权利。而阅读是众多文化权利中最广泛、最基本的一个。从自身需要出发,我们必须要满足绝大部分市民的基本权利。”他表示,阅读力决定创新力,一个民族的阅读能力代表了这个民族的竞争力。“数据表明,阅读指数与创新指数高度契合,世界上创新能力排名前列的国家,也是人均阅读量位于前列的国家。深圳是一座新兴城市,要不断走在前列,就必须具备一流竞争力,而阅读与学习便是提升竞争力最重要的途径。”

樊希安认为,从社会角度来说,阅读能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从国家发展角度来说,自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7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是国家发展战略;而从个人出发,阅读能提高人生境界。

“深圳是一座乘着阅读翅膀飞翔的城市。深圳读书月,不是读书日、读书周,而是一年专门用一个月让市民读者沉下心来跟这座城市一起阅读、一起成长。这也让我意识到,阅读需要仪式感。”在陈平原看来,从一座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到因为热爱阅读而赢得世界的尊重,深圳对阅读的坚持通过读书月播撒的种子破土成林,昔日的“文化沙漠”已变得郁郁葱葱。

不断创新阅读手段,丰富市民阅读生活

日前,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王京生认为,深圳在推广全民阅读中的努力有目共睹。

他表示,深圳不断拓展全民阅读服务阵地,加快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逐步落实“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规划布局,不断完善优化城市阅读空间。同时,深圳率先立法,保障市民阅读权利。201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是国内城市第一部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但阅读立法并不是针对市民的阅读行为,而是要求政府必须满足每位市民的阅读权利。“《条例》已实施4年多,应该有一份综合报告来监督落实情况。此外,应形成包括人大代表、市民读者等在内的监督力量,检验阅读立法的成效。”王京生说。

樊希安认为,书声出茅庐,文气满郊墟。读书,不应只局限于城市。“《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是对推动和保障全民阅读的支持。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阅读也将从改变命运转变为提升精神境界、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人生厚度。未来,人们更应因充实精神生活而读书。”

“每个人的阅读趣味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性别都不同,只有形成专业性、小众的、分层精细的阅读才能使阅读真正影响人们的生活。”陈平原期待深圳能出现以专题、趣味为中心的阅读团体。读者自觉地利用业余时间,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有志、有识、有恒,“以读书为用”

谈及为何读书,王京生借用曾国藩的话阐释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气质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就会不同。”他建议人们读书时要“有志、有识、有恒”。“读书要先大火煮再小火煨。读者可以先博览群书,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向再反复精读,慢慢在某一个领域细细揣摩,这样才能升华成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如果把手机阅读考虑在内,我们并不能说阅读比率越来越低,只是人们的阅读风格变了。因此,全民阅读应将重心从提倡阅读转移到提倡如何阅读,让大众了解什么是有效阅读才更有意义。”陈平原认为,读博物馆、读美术馆等视觉图像资料与读文字书一样重要。此外,他还表示,读者应相信自己的趣味,将阅读与人生经历相结合,作为解决人生困惑的重要途径。

樊希安则建议,读经典、读活书,把实践经验与阅读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读特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