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地铁应急处理还需补课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7-12-24 00:14
摘要

12月6日地铁11号线发生故障后,一些本打算换乘11号线的乘客反映在其他线路的地铁列车上并没有收到故障通知。

12月23日,深圳地铁11号线发生意外,1人被列车碾压身亡。这已是本月内地铁11号线发生的第二起意外,是半年内地铁11号线发生的第三起意外。

同一条地铁线路,发生如此频密的意外,难免让乘客担忧。每一次意外导致的暂时停运,都影响了大量乘客出行。地铁运营方只有及时查漏补缺,才能避免意外发生,让乘客放心、满意。

诚然,意外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只要相关方面将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做得更足一些,乘客乘坐地铁的安全系数就能更高一些。

在严防意外发生的同时,地铁运营方的应急处理还应做得更好。12月6日地铁11号线发生故障后,一些本打算换乘11号线的乘客反映在其他线路的地铁列车上并没有收到故障通知。本次事件发生后,有乘客称,在碧海湾地铁站滞留许久才收到地铁相关区间停运的通知;还有媒体报道了列车因故延误之后机场、地铁站大批乘客滞留的情况。

如何将意外情况及时、广泛地告知相关人群,在地铁相关区间暂时停运后如何第一时间启动公交接驳,都应有可靠的应急处理预案。今天距离深圳地铁正式通车已经过去了13年,地铁应急处理预案按说是比较成熟了,其中一些落下的课还得抓紧补上。

编辑 夏岩青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