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够在中国拥有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1994年时,只需要赞助一支省队;2003年,重庆力帆大概花了3800万元买下云南红塔,借壳还魂;2010年,恒大集团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花了1个亿;而现在,你不仅要拥有一支职业球队,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梯队和完整的场地设施,以及一整套完善的俱乐部发展计划。
12月21日,中国足协公布了下发2018版《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的通知,通知中,中国足协明确中超、中甲俱乐部除一线队和预备队外,至少拥有5支梯队,中乙除一线队外至少拥有4支梯队。
中国的职业联赛,要开始真正从娃娃抓起了。
硬指标
梯队,一个都不能少
2018版《准入规程》共分为总则、准入工作的管理、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其他要求和附则6大部分,共22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对梯队建设的硬性要求。中国足协规定:中超和中甲俱乐部,要求拥有一支一线队和一支预备队,同时下设至少5支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梯队,分别为U19、U17、U15、U14、U13,每支球队至少注册球员18名;中乙俱乐部除一支一线队外,还必须下设至少4支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梯队,分别为U17、U15、U14、U13,所有梯队每支球队至少注册球员18名。
除了对梯队数量和人数的要求外,中国足协还规定,球员需要代表俱乐部参加各级不同的官方赛事,注册单位应为本俱乐部,而非其他俱乐部或法人。这一条,堵死了俱乐部过去常用的以“挂靠”方式蒙混过关的老路,同时也意味着属于校园足球、社会机构的球队,将无法直接成为职业俱乐部的梯队。
在准入标准中的财务标准里,中国足协也提到了俱乐部方面的青训支出,要求每年在青训方面的投入不得少于全年支出的15%。这意味着一家俱乐部一年的支出如果在5亿元,直接投入青训的费用将不得少于7500万元。
此外,中国足协也对俱乐部发展结构、发展计划、比赛和训练场地设施、办公场所、人员配置、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要求。
下猛药
青训,七年一个周期
中国足协之前也就推广青训和增多年轻球员出场机会公布过无数通知和规则,但从标准和力度来说,2018版的《准入规则》是史无前例的。
无法挂靠,意味着将职业足球青训和业余足球青训划清了界限,社会机构和校园足球只是抓基础搞普及,真正走向职业通道的职业足球青训,必须由职业俱乐部亲自来抓。目前,中超、中甲和中乙3级联赛共有28支俱乐部,这意味着到2019年的时候,U19和U17梯队将各自有32支队伍,U15、U14、U13各自至少有60支队伍。
这个规定执行下来,职业足球青训球员人数将大大增加,也意味着中国足球将有更大的职业人才储备,成材率也会随之提高。从梯队的设置看,从U13到U19,7年之内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梯队结构,青少年球员的年龄段设置也更加合理,不会再出现所谓的全运会、奥运会年龄段球员多,其余年龄段球员太少的断层问题。
此外,财务指标也让俱乐部在烧钱的时候必须得掂量掂量,因为俱乐部每投入100元,就必须有15元用于青训,想要把职业队的摊子铺得大,青训方面的投入也必须更大。
看执行
准入,标准高难度大
单从《准入规则》本身来看,大力发展职业青训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职业俱乐部,要在2019赛季注册截止日之前达到标准,难度相当大。
目前的中国职业俱乐部,除恒大、鲁能等少数几支能迅速通过足校按《准入规则》要求组建起梯队外,大多数梯队数量和队内人数都远远无法达标,甚至有个别俱乐部就只有一支一线队。想要在短短1年内,组建起完全属于俱乐部的4至5级梯队,不仅是投入,连招齐球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梯队球员不同于校园足球,已经开始了半职业化的训练。
所以,《准入规则》中的条条款款,是否能按照中国足协的要求和设想落地,在未来一年中是否有新的“空子”和“擦边球”冒出来,还得看执行。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