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科研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京举办“2018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并发布最新研究结果,预测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6.8%左右,实现年初预期增长目标;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7%,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新基础初步形成,由降转稳拐点已经出现。
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约为6.7%
蓝皮书预计,预计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6.8%左右,增速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实现年初预期6.5%~7.0%的经济增长目标,继续保持在中高速适当的经济增长区间。
“在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社会预期。”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娄峰做主题报告时分析指出,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回稳向好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适中较快增长,预计将超过65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5%,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民间投资增速高于上年,达到5.5%。
预计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6.6万亿元,名义增长10.3%,实际增长9.0%,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出口和进口(以美元计价)分别增长6.6%和14.7%,增速比上年大幅回升,全年货物贸易顺差为414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61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总体依然处于温和上涨状态。
同时蓝皮书指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预测,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7%,比上年略微减少0.1个百分点。从定性分析上看,这种预测结果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的现实情况相一致。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已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持同样观点,他表示从目前各方对经济形势预判看,普遍对明年的增速保持较低的预期。尽管如此,我国经济增速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高位,而在长周期背景下,我国经济应该更多关注高质量发展,并提醒要加强对金融周期的研究,从去杠杆入手,管好金融风险,保障经济正常运行等。
2018年我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专家认为,2018年经济增长存在许多积极因素。如新一轮对外开放(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新模式、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将稳定和激发我国的外部需求;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调查失业率保持在2013年以来的最低位,这对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增长将起到关键作用;社会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者预期稳定,消费新业态高速发展,消费质量不断提升。
蓝皮书称,虽然2018年翘尾因素将成为推动CPI上升的重要力量,而上游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但是目前供给充足,成本传导较为缓慢,且国际原油供需将趋于平衡,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对国内的输入作用有限,从而使得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依然保持平稳。
根据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先行指数,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呈现微幅平稳下滑的趋势,预测: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9.2万亿元,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2.4%,增速分别比2017年小幅回落0.7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分别为5.1%、14.1%、3.6%和4.0%,整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小幅下滑。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0.3万亿元,名义增长10.1%,实际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年小幅回落0.2个和0.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逐渐收窄。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2.0%,比2017年增长0.4个百分点,依然处于温和上涨阶段。PPI为3.6%,增幅比2017年大幅减少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8年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将有所缓解。
预计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8%和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八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财政收入18.3万亿元,增长5.7%,财政支出22.3万亿元,增长8.8%。
娄峰认为,2017~2018年我国经济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我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我国经济增长新基础初步形成,由降转稳拐点出现
蓝皮书认为,经济增长企稳的主要原因是增长的新基础初步形成,由降转稳拐点已经出现。
数据显示,2010~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从10.6%降低到6.7%。政策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揽子计划”的全面退出;市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增速持续大幅降低(2010~2016年,美元口径的出口增长率从31.3%降低到-7.74%);国内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矛盾导致的投资增速持续大幅降低(2010~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24.5%降低到8.1%)。
蓝皮书表示,政策方面主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2012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从强刺激转为适时适度调控;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发力;从偏重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并重,在保就业、稳收入、促消费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从偏重需求扩张转向稳需求与调结构、转方式、深化改革相辅相成。实践证明,宏观调控的效果明显增强,政策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加。
市场方面,一是外部经济环境趋稳,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趋向明朗,受其影响,我国出口形势开始好转;二是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矛盾正在积极解决,支持投资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特别重要的是,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新基础,支撑了经济稳中向好的增长态势。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