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率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宝安代表团的代表,实地视察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宝安日报记者 李立治 摄
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2月15日至12月17日召开。期间,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宝安代表团的代表们视察辖区内多个关系民生事业和环境建设的重大项目,现场视察了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项目、湖滨路-边检路改造提升工程、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江碧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并举行座谈会,聚焦市民强烈关注的医疗、交通、治水提质、环保等痛点、难点领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双德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献荣、毛伍元、欧瑞志,市发改委、市规土委、市交委、南山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区卫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环水局、区人民医院集团主要负责人,以及62位市六届人大代表参与了视察。
此次视察的四个重大民生项目中,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是宝安医疗卫生事业迈向新目标的医疗航母,建成后将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环保绿色的新型医疗中心,对实现深圳西部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合理布局和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起到关键作用;湖滨路-边检路的改造提升工程正在进行方案设计中,这条道路的功能提升对于改善片区交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宝安区全面打响的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已取得初步战果,年底前将完成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确保基本实现不黑不臭;江碧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园是宝安区第一个为涉重企业提供重污染工业废水环保处理的产业园区,对于宝安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意义重大。
两天的视察中,代表们每到一处都认真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问并帮助剖析问题,围绕推进各重大民生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毛伍元代表表示,宝安的治水提质工作要在近两年补齐过去三十多年的环保欠账,时限短、工程面广、工程量大,因此工作任务重、难度高,希望市、区各相关部门在快速推进工程的同时保持高水准、高质量建设,确保项目建成后尽快投入使用、加强管理、发挥作用,为跨界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宝安经验”。陈锦花代表提出,地铁12号线已于近期开工建设,但新安公园站附近的新安二路和边检路改造、区人民医院停车位规划设置等工作并没有提上日程,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尽快出台周边交通路网建设方案,确保与12号线衔接顺畅。杨加禄代表注意到边检路一侧仍存在原二线关的铁丝网,他说特区一体化已过去7年,应该站在全市的高度打通路边的铁丝网和一些职能部门观念中的“网”,让宝安、南山进一步融合,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陈成就代表认为,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不仅要看水质指标,还要看运营成本、社会反响等更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曹永青代表则提出,区属企业应该在治水提质工作中更有作为,尤其是通过建设环保园区,确保所有污染企业在审批阶段就能入驻园区,从根源上避免治理后的再污染。
座谈会上,张志彪对市人大代表对宝安区今年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了感谢,认为此次视察的四个重大民生项目思路清、力度大、效果好,工作成绩值得连续“点赞”。他指出,今年以来,宝安团市人大代表先后开展了同乐关立体交通改造工程、湖滨路规划建设项目、茅洲河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江碧环保科技创新园等多个专项视察,通过视察,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推动解决问题,帮助宝安解决了很多难题,为宝安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宝安区提出了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新的发展目标定位。张志彪表示,希望宝安团市人大代表,在2018年里继续心系宝安民生、心念宝安民生,通过依法履职推动宝安各项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张志彪最后强调,宝安区10个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于本月正式挂牌成立,搭建起“1+10+28”的三级人大工作架构,以此基础继续努力,宝安人大将进一步加强人大的基层基础建设,全力服务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他特别要求区人大机关,要加强对全国和省、市、区人大代表履职的服务,从选择项目、搭建平台到创造条件,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工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项目链接
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
宝安区是深圳市第一人口大区,现有医院21家,其中公立医院9家、民营医院12家,病床总数7938张。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和预测,到2020年宝安区常住人口将达370万人,实际服务人口超过600万人。按照2020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计算,届时宝安区病床数需达到22000张,目前仍存在很大的缺口。
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正是宝安医疗卫生事业迈向新目标的领头羊。该项目位于新安街道新安二路东南侧、龙井二路东北侧,总建筑面积约66.17万平方米,规划床位为3300张,估算金额约65亿元。项目预计在2022年全面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环保绿色的新型医疗中心,对实现深圳西部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合理布局和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起到关键作用。
湖滨路-边检路改造提升工程
湖滨路-边检路位于宝安中心区南部、南山区与宝安区交界处,东至广深高速,西至规划海澜路,属于城市次干道,全长4.9公里。目前,湖滨路仅作为一条区域内部道路使用,与宝安大道、107国道等路交会处均为右进右出,交通转换功能弱,对沿线片区的交通支撑不足;边检路为二线关巡逻道,单车道水泥路。
湖滨路-边检路的道路功能提升对于改善片区交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该工程正在在进行方案设计。改造提升后,通过湖滨路-边检路可快速到达沿江高速、海滨大道等对外主通道,增强与高速公路的联系,加强区域的交通联系水平;将大铲湾科技城、前海合作区、蛇口自贸区、宝安新中心区等区域串联起来,形成一条交通大动脉,支撑其高强度开发,进一步提升对外辐射能力;同时,可增加宝安区人民医院的对外联系通道,支撑其扩建带来的大量机动车流量,提升民生福祉。
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宝安区共有66条河流,由于流域内大量人口和企业汇集、水务设施建设落后,导致65条河流为劣五类水质,黑臭河段长度68.6公里,数量占全市28%,长度占全市34%,治理任务艰巨。其中,茅洲河(宝安段)等10条河流被国家住建部列为2017年督办考核的建成区黑臭水体,要求10条河流水质在2017年底实现不黑不臭。
2017年,宝安区全面打响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仗,逐级压实河长制责任,创新实施治水提质“六个一”工程,构建了“总指挥部+10个河流分指挥部+总指挥部办公室”的“1+10+1”的指挥体系和“七大机制”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按照“全流域综合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治理模式,以茅洲河EPC项目为抓手,全面打响宝安治水治涝大会战,分茅洲河、大空港、前海湾、铁石水源保护四大片区加快推进,为跨界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江碧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园
深圳市涉重企业中宝安区占比74%,共330家,其中江碧区域内电镀及线路板企业共64家,占比约19%;同时,该片区位于茅洲河流域下游,属珠江口水系,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处理将直接影响茅洲河治水提质工程的效果。
江碧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园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江边社区犁头嘴,占地面积约为5.61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建成后可提升茅洲河流域水质,加强珠江河、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其余3.61万平方米用于建设环保产业示范厂区及产业配套设施,引导园区外宝安区内的其他涉重企业入园发展,实现集中管理服务、集中防治污染,有利于促进宝安区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 王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