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词诞生不过百年,古人怎么描述抑郁症?
2020-11-17 15:41

目前全球有数亿人深受抑郁症之苦,关于抑郁症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关注。但从古到今,对于抑郁症的定义和对社会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药物究竟能起到效果,还是只是安慰剂?我们今天的抑郁症是不是只是制药业的一部分?抑郁症是诊断不足还是过度诊断?我们应该像精神分析学或认知行为疗法一样,为昂贵的谈话疗法付费吗?

了解抑郁症的历史对于了解它的现状和定义是非常重要的。《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一书作者回顾了从古典时期开始到现在抑郁症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并详细介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态度是如何改变的,以及抑郁症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表现。书中引用大量资料,生动描绘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社会人类对于定义和治疗抑郁症的斗争,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的旅程。

从亚里士多德到盖伦的忧郁症理论,到亚伦·贝克和马丁·塞利格曼对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克拉克的历史旅程不仅是一个关于认识如何进步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普遍具有的特定状况在文化、语言和技术方面如何改变的故事。作为从古到今,人们一直经历着的不同程度的悲伤和绝望的思想史,这是最有价值的。

《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

[美]克拉克·劳勒 著

崔敏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年11月

书摘: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无论是在医学文献里,还是大众读物中,抑郁症都不叫抑郁症,而是叫“忧郁症”。这是一种长期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忧郁体液(当时被认为是组成人体的四种体液之一)——黑胆汁(melaina chole)分泌过多,觉得悲伤、恐惧,但不知道为什么。

希腊有一个希波克拉底学派,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这个学派的学者认为:“忧郁症就是患者长期感到恐惧或抑郁的疾病。”在古典文学里,“忧郁症”可能还掺杂了具有攻击性的疯狂行为。这样一来,这个定义就更复杂了。这个时期的作品里,《论心灵之安宁》(de tranquillitate animi)中描述的症状,可能是最接近现代抑郁症的。而作者塞内卡(Seneca)也指出,这种病没有名字。

其实,抑郁症在当时是存在的,只不过并不是文人说的那种感情强烈的“忧郁症”。而且如果按照古典定义来看的话,忧郁症除了恐惧、悲伤这两个核心特征之外,可能还有很多别的症状。这个时期围绕忧郁症产生了种种传说,还有一套医学理念。无论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理解的,整个西方文化直到今天,都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巨大影响。

在医学著作者中,不是人人都信奉体液说,但总的来说,而且从之后的影响来看,它的框架还算是比较符合逻辑的(虽然我们现代人知道,这种学说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生理基础)。

古希腊罗马时期提出了一整套宇宙论,解释了人体、自然与时间的关系。而体液说就和宇宙论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甚至还和天体运动有了直接的关系。

体液说里包括四种体液,对应四种毕达哥拉斯元素。它们分别是血液(性湿热,对应火)、黄胆汁(性干热,对应气)、黑胆汁(又称忧郁体液,性干冷,对应土)和黏液(性湿冷,对应水),并分别主管春夏秋冬四季。

忧郁症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就是一种病,但古人认为这是体液失衡导致的:失衡越严重,忧郁症症状就越厉害。虽然这种病是因为身体出现了问题,还可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身体上、心理上的症状(包括黑胆汁过热以后产生气体,使患者出现了幻觉),但古人认为,强烈的情感刺激也会使体液失衡,然后引发忧郁症。

在普通人中,古人说“忧郁症”,就跟我们说“抑郁症”一样,可能是个模模糊糊的概念,有时候会泛指各种不正常的、或者“疯子一样”的行为。

古希腊医学非常重视对精神错乱的区分,一共分了三类:脑炎(极度激动)、躁狂症(胡言乱语)、忧郁症。忧郁症是慢性的,不像脑炎发病比较急。而且忧郁症患者不发热,尤其是不会像躁狂症患者那样胡言乱语。在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忧郁症可能会演变为躁狂症。而躁狂症还会表现出精神紊乱和谵妄的症状,但它和19世纪后期出现的那种躁狂抑郁症毫无关系。

所以,无缘无故的恐惧和悲伤就构成了忧郁症的基础,有时候还会伴有幻觉。在我们现代人对抑郁症的认知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幻觉或者空想之类的想法,但在古希腊时期,要给忧郁症下定义,幻觉还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幻觉和体液说里的黑胆汁有关,而“忧郁”这个词又来源于黑胆汁。从词源上说,黑胆汁是来自希腊语的“μέλαωα χoλή”,或者“malaina chole”。它译为拉丁文是“atrabilis”,译成英文就是“black bile”。看起来,好像正是幻觉这个核心特质,使忧郁症成为举世闻名的天才病,还连带着相关疾病一起,成了时尚潮流,多少个世纪过去了,都没有过时。

这么看来,这些幻觉也是基于身体状况的。希波克拉底学派虽然承认神会影响世人的生活,但还是弱化了宗教在引发精神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文学作品就不一样,还是倾向于强调人类之所以会烦恼,会忧愁,是有神的作用在里面的。

到了2世纪后期,罗马皇帝的宫廷医生盖伦(Galen,约131—201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认真思考了希腊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前370年)对忧郁症病因还有主要症状的看法:“希波克拉底把所有(忧郁症患者的)症状都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恐惧,一类是失望。这好像是对的。患者因为失望丧气,看见谁就憎恨谁,整天闷闷不乐,看起来还很惊恐,就好像是个小孩,或者没文化的大人,陷入了深深的黑暗里。面对来自外部的黑暗,除了有少数人天生勇敢,或者接受过特殊训练,几乎人人都会感到害怕。因此,如果黑胆汁黑暗的阴影遮住了(头脑中)负责思考的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害怕。”

此后的几百年间,这幅画面(对古人而言不光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现实)不断出现在各种和忧郁症、抑郁症相关的描述里,只是根据支撑的医学理论不同,而在概念上有些变化。

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都把抑郁症比作心灵上的黑暗。这是因为,这个比喻非常准确地刻画出了患者内心的感受:他们丧失了希望,往往同时还感到迷失,或亲身经历了失去的痛苦。古典时期还提出,抑郁症就像一轮“黑太阳”。

这个说法体现了忧郁症字面上的意思,也体现了它象征性的含义,还和人体黑暗的内脏以及黑胆汁联系了起来。据说黑胆汁不光会诱发忧郁症,还会引发各种精神错乱。

对古人而言,这种黑暗的形成,是有一个生理过程的:不同的体液会让人形成不同的性格,并对应一种体液类型。就黑胆汁或忧郁体液来说,如果忧郁体液占优势地位,就会形成“天生的忧郁质”;如果因为情绪过激、饮食较差或发热,加热了过多的忧郁体液,致使其燃烧,就会形成“后天的忧郁质”。

要产生体液,关键在于消化系统:胃里有热能,把食物转化成乳糜,乳糜进入肝脏,肝脏会产生一种神秘、非常精细但又实实在在的物质——“生命精气”,并把它输送到心脏和大脑。于是,生命精气就成了身体和头脑之间的桥梁,连通了情感和理智。接下来大脑会进一步提炼生命精气,生成“动物精气”。

动物精气在全身流动,状态正常的时候,可以确保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如果体液失衡,可能就会影响到人体,进而影响到生命精气和动物精气,不是过热就是过冷,不是太干就是太湿,所以无法在体内按正常的路径流动。这种异常的温度和湿度会使体液失衡。失衡有多严重,人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多严重的影响。

一般来说,女性的体质要比男性湿冷。可是,人们觉得女性没有男性那么理智,所以如果她们陷入了爱情,就更难抵挡体温过高,然后因此变得越来越忧郁。

黑胆汁要是温度过高,就会在燃烧之后留下灰烬,叫“黑胆汁焦灰” 或者“黑胆汁忧郁体液”。

在人体内,四种体液以怎样的比例混合,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每个人的体质或气质也不尽相同。不过,每种体液在处于主导地位时,都会形成一种对应的人格,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忧郁质。一般而言,忧郁质的人性格内向,普遍比较聪明,还可能有些孤僻。但哪怕差别特别微小,一千个患者的眼中也有一千种忧郁症,不像我们现在,认为那是一种体内化学物质失衡导致的疾病。

20世纪的时候,“忧郁”这个词就不再像以前,描述那么严重的心理状态了。但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考虑到在某个节点,气质上的忧郁倾向也可能会发生质变,演变成重病,于是就开始争论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抑郁到底是击溃患者的重症,还是我们现在说的那种比较缓和的“忧郁”气质。

总的来说,黑胆汁就是个惹事精,比起其他体液来,更容易惹麻烦。盖伦按照自己的理论,根据发病部位,把忧郁(体液)又细分成了三类:如果是在大脑里,那就是局部问题;如果在血液中,就会遍及全身(使皮肤发黑);如果是在肋骨架下方的季肋部,那就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使黑胆汁分泌过多,继而造成“黑胆汁蒸发,像一缕黑烟一样升腾进入大脑,使人变得忧郁”,并产生气胀的症状。故而,忧郁症还有“气胀性忧郁”和“季肋部忧郁”的绰号,流传了好几百年。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