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英国"脱欧"是去是留?对中国有影响吗?

2016-06-23 05:36
摘要

格林威治时间本周四,英国将举行“脱欧”公投,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决定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关键时刻。英国最终是去是留,或许我们可以抱着看客的心态来看这个问题。但是,英国“脱欧”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

格林威治时间本周四,英国将举行“脱欧”公投,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决定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关键时刻。英国最终是去是留,或许我们可以抱着看客的心态来看这个问题。但是,英国“脱欧”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考虑了。

1、“脱欧派”吵吵着要走,为啥?“留欧派”又是咋想的?

近年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债务危机、恐怖袭击、难民潮等问题随之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民众对欧盟的态度。英国极右翼政党独立党借此迅速壮大,主张“脱欧”,而且被越来越多英国人所接受。与此同时,执政党保守党内部也出现分裂,部分倒向“脱欧派”。

“脱欧派”认为,自从1975年英国在退出欧共体公投中选择留下后,就失去了话语权,欧盟自那时起也发生了改变,对成员国进行了更多的控制。

随着在野党势力增强,保守党内部分化,以及英国与欧盟“过节”渐多,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所在的保守党民意支持率开始下滑。2013年,为了捞取更多政治资本,平息“脱欧”争执,卡梅伦承诺如果其领导的保守党赢得2015年大选,将在2017年底前举行“脱欧”公投。

其实,从近期卡梅伦的公开言论来看,他显然是反对“脱欧”的。但是“脱欧”声音愈演愈烈,恐已超出他当初的预期。

而另一方面,“留欧派”认为,欧盟成员国身份对英国有很大的帮助,一旦离开欧盟,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将受到损害。两派观点针锋相对。

2、照目前局势来看,“脱欧”可能性大吗?

这次公投竞争激烈,民调呈现拉锯战,英国是去是留,恐要到最后一刻才能见分晓。

接近公投之日前,“脱欧派”势力崛起,但受本月16日工党女议员考克斯疑遭“脱欧者”枪杀事件影响,“留欧派”支持率回升。

《每日电讯》报委托ORB所作的民调20日显示,留欧阵营支持度上升到53%,赞成脱欧的则下滑至46%。

《泰晤士报》委托YouGov所作的民调则显示,脱欧阵营支持度44%,稍微领先留欧阵营的42%。

而国内专家倾向于认为,“英国脱欧”的可能性比较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公投通过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是通过,退一万步,欧盟也可以紧急的进行磋商,确保英国能够留在欧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认为,长远利益应该是留下来对英国好,留欧派可能占到多数。

3、英国一旦“脱欧”会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影响?

一旦“脱欧”成功,英国和欧盟自然首当其冲。不过,这也绝非简单的欧洲内部事宜,无论英国此次公投结果如何,都将对全球产生影响。

首先,要解决的是英国与欧盟如何相处的问题。英国和欧洲是最重要的伙伴,而且英国对欧盟贸易和投资的依赖程度高于欧盟对英国的依赖程度,在要求“分手”之后,双方关系如何处理?

其次,英美特殊关系将面临挑战。美国人会问:不能有效对欧盟施加影响的英国还像过去一样有用吗?除欧美之外,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将面临不同程度的调整。

另外,“脱欧”恐将使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动荡。国际货币基金之前警告,英国若脱欧,将对经济生成负面和实质的冲击,带来的感染作用可能波及全球市场。

总之一句话,英国“脱欧”将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严重倒退,势必将对全球产生影响。

4、欧洲局势变化,对中国有何影响?我们该关注什么?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蝴蝶扇扇翅膀也能引起滔天巨浪,更何况英国脱欧这么大的事件。对于中国来说,影响在所难免。

对我国贸易影响有限

欧盟内部,英国仅次于德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银行分析报告显示,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英国退出欧盟,中国将失去一个在欧盟内部推动中欧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增加未来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难度。

不过,英国仅占到中国出口的3%,占比仍然较低。因此,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总体主要还是以间接影响为主。

人民币国际化或受影响

目前,伦敦已成为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人民币交易中心和离岸人民币市场之一。伦敦金融城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如果英国决定退出欧盟,伦敦作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或面临挑战,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资本“走出去”多少都会有些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将承压

总体来讲,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而言,尽管英国“脱欧”的直接经济影响比较小,但基于“脱欧”带来的风险偏好的恶化,在短期内会对各国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冲击。

一旦“脱欧”英镑汇率将大跌,利好留学旅游

当然,英国“脱欧”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如果“脱欧”,英镑汇率势必大跌,那对于去英国留学和旅游的人来说,算是一大利好。

总体而言,我们还是乐见一个“统一的欧盟”。“脱欧”只会使欧盟和英国的力量受损,削弱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显然,这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 欧阳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