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疫英雄 | 医者陈烨:带领团队创新治疗方法获钟南山点赞
2020-11-15 07:30

在日前举办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肾病中心副主任、血液净化室主任、主任医师陈烨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带领团队20余名医护人员,兵分三路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院治疗普通患者、肝移植等手术患者提供血液净化治疗,累计完成6000余小时的血液净化工作。

陈烨

日夜鏖战  加班加点完成患者血液净化

血液被称为“生命之河”,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血液净化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它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1月1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转来两名有武汉流行病学史的不明肺炎患者,陈烨立刻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安排患者转院,尽量腾出病床和人手,做好迎战准备。

1月15日,该院收治了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迫切需要接受血液净化(BP)治疗。陈烨是该院肾病中心第一个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医生。“当时情况还不明朗,我想要是我一个人能够支撑,就尽量不让其他医生进入隔离病区,越少人接触就越少风险。”

但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发展速度超乎陈烨想象,该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不断增加,危重患者人数也一度增至7人。他们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血液净化。陈烨只身坚持了5天后,不得不增派人手,进驻隔离病房的团队逐步增加到4名医生、14名护士。后来还有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最终,今年5月21日前,他们完成了139台次、近3000小时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杂合血液净化工作。

陈烨(左二)坚持带着团队加班加点,日夜鏖战。

与此同时,该院还有60位未能顺利转院、继续在该院接受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普通患者,陈烨必须妥善安排人手,保障他们的治疗。最让陈烨头疼的,是肝移植手术的血液净化保障工作。无数次,她在忙得焦头烂额之际接到紧急电话,告知有患者急需开展肝移植手术,并需要血液净化治疗“保驾护航”。对此,陈烨坚持带着团队加班加点,日夜鏖战。不止如此,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之外,他们还完成了非隔离区血液净化和肝移植手术等床边血液净化工作。

大胆创新 治疗方法获钟南山肯定

疫情之初,深圳市卫健委从全市抽调一批重症医学的“精英”,成立抗击“新冠肺炎”的重症医学专家组,进驻市三院支援,陈烨也是专家组成员之一。当时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治疗方案尚不明朗,陈烨反复查看病人,参加多学科会诊160余次,为救治献计献策。

在新冠肺炎急危重症的救治中,ECMO被视为“救命神器”,但它也存在患者创伤较大等缺点。为了给患者减轻痛苦,陈烨和团队大胆创新,给部分病人使用CRRT和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陈烨和团队还采用血浆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浆透析滤过吸附、内毒素吸附等多种杂合模式血液净化新技术,改善危重症患者内环境、调节体液平衡、清除炎症因子,全力挽救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的危机状态。积极的救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业界好评。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市三院“敢于探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能够采用很多方法来进行治疗。”他还专门提到,“深圳采用了一些血液净化的办法,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这些经过实战检验的治疗经验难能可贵,因此,今年5月疫情得到控制后,陈烨多次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将经验传递给其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

陈烨(左)和团队奋战在抗疫一线。

坚守岗位 连续160天睡折叠床

如今,走进陈烨的办公室,还能看到角落里的单人椅,它能拉成一张折叠床,在疫情最严峻的160天里,它一直是陈烨休息的地方。

陈烨说,当时医院给大家安排了临时宿舍,但她觉得在办公室里休息更踏实。除了应对突发情况,她还养成了夜里睡一两个小时,就起来看一眼数据的习惯。

由于时间紧张、情绪紧绷,陈烨有时需要借助镇定剂入睡。吃饭也成了问题,一方面是加班加点导致不能按时吃饭,一方面是“饿过劲儿”让她常常吃不下饭。为了多吃饭、多补充体力,一向不喜辣的陈烨顿顿往饭菜中加辣椒酱,她还叮嘱组里其他医护人员:“一定要多吃,抓紧时间多休息,这个时候我们不倒下,就能给患者最大的支持,给社会最大的信心!”

陈烨的丈夫也是该院一名医生,在陈烨坚守一线的160天里,他承担起在家照顾老人的责任,用暖心的行动支持陈烨的工作。原本计划好的春节旅行因疫情而搁浅,陈烨的父母便用毛笔绘了一幅山水画,用陈烨最喜爱的方式为她、为全家也为每一个同甘苦的家庭加油鼓劲。

在陈烨的手机里,至今存着一张5月底医院内一棵凤凰树鲜花盛开的照片。她不禁感叹,“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冬天,但最终迎来了春天。深圳还是那么美丽,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

(来源:龙岗融媒)

编辑 谭凤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