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深圳边检总站正式启用跨境直升机业务,标志着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成为全国首个“海空一体”复合型口岸枢纽,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30分钟高效交通圈”从规划蓝图步入运营现实。

此次开通的跨境直升机业务是大湾区在便利跨境出行、促进要素流通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据悉,两条航线正式运营后,深圳蛇口至香港岛、澳门的在途交通时间将分别大幅缩短至20分钟、15分钟以内。
“从边检通关到坐上直升机,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感觉像打了一辆‘空中出租车’。”首航旅客、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难掩兴奋。他此次前往香港参加商务会议,选择直升机是看中了其极致效率,“以往陆路通关加上车程要近两小时,现在飞行仅需15分钟。 ”
在海港口岸内叠加空港业务,是中国口岸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全新课题。传统的邮轮旅客大厅查验模式,难以完全适配直升机航班高效、灵活的运营特点。蛇口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赵卫东介绍,“我们面对的挑战是,既要确保国门安全万无一失,又要满足低空交通‘快进快出’的核心需求。”
为此,蛇口边检站前瞻性地研究并打造了“分区管理、专用通道、人员分流”的立体化查验新模式:乘坐直升机的旅客使用旅检大厅内的“直升机专用通道”,实现快速通关;机组员工通过设置在起降点现场的报检室办理手续。
据了解,这种“旅客-机组”双循环查验流线,避免流线交叉,最大限度压缩了通关时间,确保了直升机航班“即到即检、好来快走”。边检部门通过优化通关服务、创新查验模式,将口岸的“人员流量”有效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量”,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郑丽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