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飛”速直達港澳 全國首批“海空一體”口岸跨境直升機航線正式通航

11-06 16:01
摘要

深圳「飛」速直達港澳 全國首批「海空一體」口岸跨境直升機航線正式通航

   11月6日上午,伴隨着跨境直升機升降的轟鳴聲,深圳國際郵輪母港正式啟用跨境直升機出入境功能。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坤生出席深圳國際郵輪母港跨境直升機首飛儀式,深圳市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劉衛翔參與活動並發表致辭。據悉,兩條航線正式運營後,深圳蛇口至香港島、澳門的在途交通時間將分別縮短至20分鐘、15分鐘以內,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30分鐘高效交通圈”從藍圖變為現實,為區域深度融合與口岸經濟、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天上午,在深圳國際郵輪母港迎來歷史性一刻:在1號泊位,兩架次來自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簡稱“東部通航”)的跨境直升機搭乘着首批乘客,先後完成從澳門國際機場至蛇口、從蛇口至香港信德機場的飛行。這不僅填補了深圳至澳門的直升機航線空白,也為深圳蛇口至香港機場增加了新的選擇。

    廣東省口岸管理部門、深圳市政府及相關市直部門、中央駐深單位、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相關部門代表,以及口岸經營單位、航線運營單位等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關鍵時刻。

    “時間就是競爭力。”航線的開通獲得企業代表的廣泛認可,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職員往返深港、深澳處理緊急事務、參加重要活動、搶險救援、觀光旅遊等提供極大便利,助力區域更加緊密對接國際市場。

    深圳市口岸辦副主任姜成峰表示,作為低空經濟在跨境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應用場景,這條高時效性的“空中走廊”將有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特別是深港澳三地之間的人才、資本、信息等高端要素快速流動與優化配置,是深圳口岸在提升跨境交通便利化水平、優化區域營商環境、促進商務和人員往來,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大膽探索和具體實踐,是深圳“十四五”期間口岸通關模式創新的標誌性事件,對促進深圳與香港、澳門跨境低空經濟、口岸經濟發展與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航線的常態化運營也將為低空航路規劃、飛行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積累寶貴經驗,助推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鏈的完善與發展。

    首航過程中,流暢的銜接與高效的通關,充分展示了深圳新口岸模式下“海空聯運”的無縫對接優勢。此次深圳國際郵輪母港跨境直升機航線的啟用,並非是在現有物理空間基礎上的簡單疊加,而是深度融合與系統創新口岸功能、查驗流程、管理機制,創造了“一體兩用”的新型口岸形態,是內地先例。

    據介紹,在市口岸辦牽頭統籌下,深圳海關、深圳邊檢總站給予大力支持,深圳口岸相關部門在參考空港口岸標準先行先試,集約利用現有口岸設施,優化整合口岸查驗資源,部署調試直升機查驗相關系統,建立統一高效的通關協調保障機制,為旅客帶來便捷通關的優質體驗。

    在談及如何實現旅客“無感”通關時,蛇口海關旅檢綜合業務科副科長付淑珍表示:“我們全面了解執飛公司通航計劃,優化航空器、飛行航線海關備案流程,有效壓縮備案時長。同時,主動對接企業明確申報要素,指導企業通過『單一窗口』提前線上申報,提升通關效率。我們與口岸監管部門、郵輪母港積極配合,科學設計旅客、機組人員及行李物品的通關流程和動線規劃,制定通關最佳路線,讓旅客通關高效順暢。”

    深圳邊檢總站蛇口邊檢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趙衛東在接受採訪時介紹道:“我們積極對接跨境直升機業務需求,優化查驗流程,強化科技支撐,全力保障直升機旅客安全、順暢、便捷通關。下一步,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便民利企改革措施,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邊檢力量。”

    跨境直升機功能順利啟用,更是深港澳三地政府部門協同聯動不斷走深走實的生動體現。在跨境直升機功能項目啟用前期,三方就口岸通關方式、航線規劃、標準對接等開展了多輪溝通,確保項目既符合三地法規要求,又符合運營實際,進一步深化了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今年6月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在總體要求中指出“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新途徑新場景新載體”。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網絡持續織密,資源要素將更加充分流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將進一步提升。(記者原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