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伴随着跨境直升机升降的轰鸣声,深圳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启用跨境直升机出入境功能。据悉,两条航线正式运营后,深圳蛇口至香港岛、澳门的在途交通时间将分别缩短至20分钟、15分钟以内,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30分钟高效交通圈”从蓝图变为现实,为区域深度融合与口岸经济、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两条航线正式开航
20分钟“空中走廊”助力要素高效流动
当天上午,在深圳国际邮轮母港1号泊位,两架次来自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简称“东部通航”)的跨境直升机搭乘着首批乘客,先后完成从澳门国际机场至蛇口、从蛇口至香港信德机场的飞行。这不仅填补了深圳至澳门的直升机航线空白,也为深圳蛇口至香港机场增加了新的选择。
“时间就是竞争力。”航线的开通获得企业代表的广泛认可,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职员往返深港、深澳处理紧急事务、参加重要活动、抢险救援、观光旅游等提供极大便利,助力区域更加紧密对接国际市场。
深圳市口岸办副主任姜成峰表示,作为低空经济在跨境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这条高时效性的“空中走廊”将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特别是深港澳三地之间的人才、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快速流动与优化配置,是深圳口岸在提升跨境交通便利化水平、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促进商务和人员往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大胆探索和具体实践,对促进深圳与香港、澳门跨境低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与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航线的常态化运营也将为低空航路规划、飞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积累宝贵经验,助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查验单位、深港澳多方通力合作
共建“海空一体”复合型口岸新标杆
首航过程中,流畅的衔接与高效的通关,充分展示了深圳新口岸模式下“海空联运”的无缝对接优势。此次深圳国际邮轮母港跨境直升机航线的启用,并非是在现有物理空间基础上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合与系统创新口岸功能、查验流程、管理机制,创造了“一体两用”的新型口岸形态,是内地先例。
据介绍,在市口岸办牵头统筹下,深圳海关、深圳边检总站给予大力支持,深圳口岸相关部门在参考空港口岸标准先行先试,集约利用现有口岸设施,优化整合口岸查验资源,部署调试直升机查验相关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通关协调保障机制,为旅客带来便捷通关的优质体验。
来自香港的吴先生从事金融投资工作,对时间的要求非常高。每周需要来往香港3-5次,日常的通勤时间从香港中环到深圳湾口岸至少需要1小时。当天,他体验跨境飞行后十分激动。他认为,该航线的开通方便了港澳旅客的来往,改变了旅客出行方式,对比平时的陆路交通大大节约了通勤时间。
萧先生当天乘坐跨境直升机前往香港。他介绍,自己因工作原因,需要频繁来往大湾区。本次将从深圳乘坐直升机前往香港,实效性非常高。“以往一般是乘坐专车前往口岸,但是由于交通堵塞,时间难以把控。对于未来的通勤多了一种选择。”
苏先生也是首批“尝螃蟹”的旅客。当天,他从澳门乘坐跨境直升机抵达深圳。他透露,自己从事商务工作,需要往返澳门见客户,平时从澳门往返深圳,时间大概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现在效率上是翻倍的。“从过安检到落地,实际在空中时间为15分钟左右,全程在20分钟左右,总体感觉非常惊艳,相比地面交通更加高效省时,工作人员的一对一服务,体验感是非常好的。”
在谈及如何实现旅客“无感”通关时,蛇口海关旅检综合业务科副科长付淑珍表示:“我们全面了解执飞公司通航计划,优化航空器、飞行航线海关备案流程,有效压缩备案时长。同时,主动对接企业明确申报要素,指导企业通过‘单一窗口’提前线上申报,提升通关效率。我们与口岸监管部门、邮轮母港积极配合,科学设计旅客、机组人员及行李物品的通关流程和动线规划,制定通关最佳路线,让旅客通关高效顺畅。”
深圳边检总站蛇口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赵卫东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我们积极对接跨境直升机业务需求,优化查验流程,强化科技支撑,全力保障直升机旅客安全、顺畅、便捷通关。”
跨境直升机功能顺利启用,更是深港澳三地政府部门协同联动不断走深走实的生动体现。在跨境直升机功能项目启用前期,三方就口岸通关方式、航线规划、标准对接等开展了多轮沟通,确保项目既符合三地法规要求,又符合运营实际,进一步深化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许颖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