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74岁老人独自进入深圳龙岗区的大窝岭郊野后失联,经过多部门连夜搜寻成功获救。
11月4日,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联系了参与此次搜救行动的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杨洪杰了解具体搜救情况。她表示,老人获救时意识清晰,身体比较虚弱并有一些刮痕和瘀青,送医检查后已无大碍。

多方救援力量一起在山上搜寻。(图源深圳公益救援队)
据深圳公益救援队的救援简报,11月2日7时许,深圳公益救援队接到市民来电求助,称有一名74岁老人在前一日独自进入大窝岭失联,且老人有记忆力减退症状,民警与家属搜索一夜无果,情况紧急,需要救援队协助搜寻。经研判,深圳公益救援队迅速派出12名先遣队员携带无人机装备及搜索装备前去支援。
作为先遣队员之一,杨洪杰全程参与了当天的搜救行动。杨洪杰表示,老人是在11月1日下午1点多进入大窝岭爬山,身上携带有手机。迷路后,老人沿着大路行走,到当天下午5点多仍未找到回家的方向,便给家人拨打了电话求助。到晚上,家属再联系老人时发现电话打不通,且迟迟没找到老人,于是报警求助。
11月2日早上,深圳公益救援队12名先遣队员迅速抵达大窝岭并分组展开搜救。在警方和家属的支持下,救援队利用无人机搭载手机信号测试仪,先搜索到了老人的手机位置。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在操控无人机。(图源深圳公益救援队)
“老人的手机定位在山顶大树餐吧附近的密林中。可能是老人迷路后在那徘徊,手机就掉了,那个地方又正好没有信号。”杨洪杰说,考虑到老人年纪较大,行动范围有限,救援人员便以手机所在位置为中心,按照半径200米的范围进行扩大搜索,最后在一个凹坑处找到了老人。随后,无人机携带多信号生命搜救仪到达救援点进行定位,方便其他救援人员快速抵达现场。
杨洪杰表示,当时老人躺在凹坑里,意识清晰,但身体虚弱,身上有一些刮伤的痕迹,左脚上有一块瘀青。老人称脚伤没有什么问题,但救援人员担心会出现二次伤害,因此轮流背着老人下山。经送医诊治,老人身体已无大碍。

救援队员轮流背老人下山。(图源深圳公益救援队)
谈及此次搜救行动的难点,杨洪杰表示,老人失联了一夜,大家都很担心其身体状态,急迫地想把人救出,但当时的环境给搜救行动带来了一定困扰,包括天气炎热,周末时间游客较多,对地理环境不熟悉等等。尤其是大窝岭山上放置了一些野猪夹,救援人员在搜寻中需要格外小心,在行进中一边相互提醒,一边用登山杖或竹竿拍打地面进行探测。
“但我们救援力量配备充足,警方、街道、社区等多个岗位的人员都有参与,共同组成了一支联合搜救队。”杨洪杰说,大家发挥各自专长,通力协作,空地协同,才得以顺利救出了失联老人。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