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城共融:中山特色赛场的全运活力与城市温度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忠 文/图
11-04 19: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以赛兴城、以城载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在即,中山市作为重要赛区,将承办棒球、垒球等多个项目赛事。借全运之机,中山正以赛事为媒、以城市为舞,擦亮“棒球之城”的金字招牌,更激活镇街竞技活力,浸润城市人文温度。

今年,恰逢中山由“香山”更名百年之际。这座岭南名城,在百年积淀中孕育出独特的体育基因,从拼搏到热爱,从竞技到全民健身,中山正以一场盛会,打开“体育之城”的新篇章。

百年传承的回归再出发

以十五运为契机,中山正让“棒球之城”的活力全面绽放。作为全运会棒垒球项目举办地,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熊猫纪念球场占地146亩,由3座国际标准棒垒球场、室内训练场及配套设施,具备承办国际顶级赛事能力的现代化场馆。

棒球之于中山,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传承。从百年前“中国棒球之父”梁扶初播下的梦想,到今天全运赛场的再启新章,“熊猫精神”在这里延续着拼搏与热爱。自2011年创办的“熊猫杯”青少年棒球邀请赛,已连续举办11届,吸引全国乃至海外球队参与,并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打造的十大品牌赛事。

依托赛事积淀与群众基础,中山正积极构建覆盖赛事运营、青训体系、体育消费的棒垒球产业生态。“未来将探索建立中国明星棒、垒球队,与世界三大湾区开展互动交流,让棒垒球成为中山链接世界、展示城市活力的独特窗口。”广东熊猫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小龙表示。

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

体育是全民共享生活方式

走在中山,随处可见运动的身影,清晨的篮球场上人声鼎沸,夜晚的绿茵场灯火通明,健身公园里则聚集着晨练与夜跑的市民。如今,“10分钟健身圈”已在中山全面铺开。

体育早已成为中山的城市日常。数据显示,全市每年举办群众体育活动超2100场次,参与人次超200万,运动热潮从市区蔓延到乡镇,从学校延伸到社区。无论是连续两届夺得全国“村BA”冠军的沙溪篮球队,还是声势日盛的“镇超”足球,中山正以体育为媒,凝聚城市活力,让“全民健身”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此基础上,中山的竞技赛事也迎来新高峰。2024年,中山推出全新“镇超”联赛,23支镇街及市属战队在兴中体育场展开67场激烈对决,从16岁的少年到57岁的老将同场竞技,甚至有“父子兵”携手上阵,成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乐的城市嘉年华。“足球不只有胜利,更要有传承和爱的传递。”中山市“镇超”南区队队员李雄文说,在南区打造足球重镇足球强镇的政策指引下,南区的校园足球得到了蓬勃发展。

中山兴中体育场“镇超足球队”在训练。

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足球场480个、篮球场3346个、田径场409个、羽毛球场1152个,体育设施实现镇镇覆盖、全民共享。利用农村“四荒地”和闲置空间兴建的体育公园、健身广场,更让群众运动“出门即达”。

焕新归来的老街等你来

以赛兴城,城美人自来。借助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契机,孙文西路步行街迎来百万游客打卡。这条百年老街是广东唯一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中山的集体记忆,曾拥有汇丰楼、先施公司营业部、永安侨批局等知名建筑。

经过修缮后,孙文西路步行街以蓬勃消费活力展现“百千万工程”成果,成为全省老城活化示范。据悉,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7天,参观人次超100万。

“现如今,中山采取‘修旧与引新并行’,保留骑楼天花、老招牌等历史原貌,同时引入文化创意、特色餐饮、非遗体验及侨乡主题展览,打造兼具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旅地标。”中山市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表示,全运期间,这里将点缀全运标语与体育文创摊位,成为观赛游客打卡、休闲体验的绝佳去处,让历史与现代、赛事与生活在此交融。

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

在全运的热潮中,中山正以赛事为引擎,串联历史底蕴与现代生活。无论是赛场上的拼搏竞技,还是街头巷尾的健身场景,亦或是焕新的老街文化体验,都让这座百年城市在全运的舞台上焕发出独特魅力,呈现出“赛城共融、体育温度”的生动画卷。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忠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