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洗钱案件频发,消费者与金店需知这些防范要点 | 律师大V说

读特客户端 陈丽玲 综合
11-03 17:01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在投资热潮背后,利用黄金交易洗钱的新型犯罪模式正悄然滋生,导致普通消费者及商户的银行卡冻结风险显著上升。

近期黄金价格持续飙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然而在投资热潮背后,利用黄金交易洗钱的新型犯罪模式正悄然滋生,导致普通消费者及商户的银行卡冻结风险显著上升。本期《律师大V说》,邀请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郭志浩律师,为大家深度解读这一现象及背后的风险防范要点。

犯罪团伙主要通过 “黄金跑分” 模式洗白赃款,其操作链条分为两部分:一方面诱导普通民众购买黄金后,寄往其指定地址;另一方面招募 “跑腿” 人员,使用涉案银行卡密集购买金条,单日刷卡金额最高可达数百万元。

例如,杭州某金店就曾发生一起典型案例。一名顾客在10分钟内两次购买8000克金条,全程使用24张不同银行卡支付,最终因该笔资金与电信诈骗案件相关联,导致金店账户被依法冻结。

这类交易往往伴随异常特征,购买者佩戴口罩回避监控、频繁更换支付卡、交易后立即将黄金藏匿于商场监控盲区。此外,普通消费者也可能在不知情中卷入洗钱环节,导致银行卡被冻结而产生资金损失的风险。在出售黄金时,若明知或应知黄金来源于犯罪所得仍参与交易,还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洗钱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因此,无论是金店商户还是个人,都需明确自身的风险防范义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金店的注意义务

1.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KYC):应严格执行KYC规定(Know Your Customer),对所有频繁大额虚拟币或黄金购买者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其资金来源合法。

2.着重审核大额交易客户银行流水:对于大额资金,如果出现资金的快进快出,应当着重审核其资金来源,着重查看资金的沉淀时长,对资金沉淀时间短且快进快出的账户尽量不进行交易。

3.做好记录留存:对大额交易进行监控,保留详细的交易记录,包括购买者的身份信息和交易细节。定期审查交易记录,发现异常交易行为时及时采取措施。

4.提高员工警觉性:培训员工识别可疑交易行为,如频繁的大额交易、不愿提供身份信息的顾客等。通过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和阻止可疑交易。

5.与执法机构合作:一旦发现可疑交易,应及时向当地执法机构报告,配合调查。建立与监管机构的良好沟通渠道,共享情报信息,增强防范能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个人的注意义务

1.谨慎选择交易渠道:选择有资质的正规金店(最好是实体店)进行交易,避免通过不正规渠道购买“二手”黄金。正规金店通常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洗钱风险。

2.避免成为中间人:不替他人进行大额黄金、虚拟币购买,以防止被利用进行洗钱活动。对于亲友提出的代购请求,应慎重考虑,避免因一时疏忽而卷入犯罪。

3.切莫贪占小便宜:如有陌生人或朋友要求代为购买大额黄金,给予“返点”。应提高警觉,避免卷入犯罪活动。对于不明来历的交易请求,应保持警惕并拒绝。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树立反洗钱的意识,对资金往来多一份审慎思考,坚决不贪眼前小利,才能有效避免因一时疏忽 “吃大亏”。

本文作者系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郭志浩律师

(原标题《快记这几点!如何避免被卷入虚拟货币和黄金的洗钱活动(普通人和OTC商家、金店)》,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数字经济法律圈”)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客户端 陈丽玲 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