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制造强国十年——大湾区新质工业摄影展”在东莞文联文艺空间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联主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东莞文学艺术院共同承办,共展出四大主题,150余件精选摄影作品,系统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十年间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变革与创新实践,通过影像艺术系统梳理并生动呈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践成果。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

东莞散裂中子源、“鲲龙”AG600、大洋钻探船“梦想号”……随着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宣布展览正式启幕,观众们走进由一幅幅极具视觉冲击的摄影作品,与多媒体装置与实物展示相互融合所构建的沉浸式观展空间。展览精心策划的“新质生产力——革新之魂,动力之源” 、“人工智能制造——智造序曲,未来已至”“绿色制造——持续之道,和谐共生” 、“制造强国十年回顾——跨越十年,铸就新章” 四大主题板块,为观众们带来全景式的摄影艺术呈现。
在 “新质生产力” 展区,观众们可以跟随镜头走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前沿与产业升级现场,“鲲龙”AG600、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东莞散裂中子源、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业集群等标志性成果的影像在这里直观诠释了“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汇聚成的澎湃新动能。

在“人工智能制造”展区,一幅幅摄影作品生动记录了智能机器人生产线、精密机器视觉应用、深港技术转移实践等“AI+制造”的融合场景,勾勒出人机协同的制造新纪元。
“绿色制造”展区则聚焦绿色低碳的制造革命,从壮阔的海上风电矩阵到高效的智能植物工厂,让观众从影像中了解大湾区在构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及推动碳标签互认体系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制造强国十年回顾”展区集中了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vivo影像芯片迭代历程等重大工程与产业创新影像,连同科学家、工程师与产业工人的生动群像,共同勾勒出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的坚实足迹,成为十年强国战略实践最生动的注脚。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景海表示,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人才集聚、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奋进姿态,通过短短时间的观展,观众可以系统领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蓬勃活力与发展魅力。从2015到2025这十年间,中国的工业与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就正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底气与自信所在。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信心,凝聚发展共识,为今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广东文艺界以艺术赋能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工业故事的生动实践,“制造强国十年——大湾区新质工业摄影展”自今年10月20日在北京成功首展以来,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此次展览来到东莞巡展,不仅以影像为媒介,对辉煌成就进行回顾,更激发了公众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理解与情感共鸣,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传播”,从文化视角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的精神塑造与社会认同。
“本次摄影展广大摄影家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生动勾勒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精彩呈现了大湾区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的创新实践。”东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新浩表示,东莞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其转型路径是中国工业奋进历程的缩影。本次巡展落地东莞,更具特殊意义。展出的作品折射出“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迈进的坚实足迹。他希望本次展览能够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摄影家的创作热情,继续聚焦城市变迁、关注劳动者风采,用镜头讲好东莞故事、大湾区故事,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市注入更为深厚的精神动能。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郑丽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