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基金创始人周弘扬:扎根深圳,用耐心陪伴优秀创业者走向世界舞台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陈震霖/文 姜鑫/视频
10-31 14: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笃信深圳科创未来

深圳本地AI初创公司新旦智能近日传来新进展:其自研的xDAN系统已率先迈入“原生强化智能体”时代。新旦打造的xDAN结合RLVR(强化学习算法)和专业工具生态,能够实现“用得越多越精准”的专家型数字员工。

目前,新旦正推进面向个人用户的下一代垂直智能体,致力于让“人人都能雇佣金融专家”成为现实。

这匹AI黑马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本土创投机构志合基金的早期果断支持。基金创始人周弘扬以种子投资人、更是项目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深度参与,帮助新旦完成从零到一;这正是他所践行的“耐心资本”理念的生动注脚——投早、投小、投科技,在创业最需要的时候陪伴优秀创业者走向世界舞台。

“我们团队对中国是坚定的‘All in’。中国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好!”近两年,周弘扬在多个公开场合持续发表这一判断。志合基金成立于2023年股权投资低潮期,短短两年间便在人工智能、泛消费电子、半导体、文化内容等多个前沿领域布局早期项目,其中超过一半是深圳本土企业或经由志合团队引入深圳的创业团队。周弘扬及合伙人在其创业投资职业生涯中,投资创业企业数十家、金额数十亿人民币;在帮助本土企业成长、创造就业、税收、打造产业氛围等方面均有深远影响,俨然是助推深圳实体经济发展和创新生态建设的一股新生力量。

深度陪伴,携“耐心资本”陪跑早期项目

创业之初,正值创投行业低迷,周弘扬选择逆周期出击:专注那些“还没被主流看见的种子”,以耐心资本长期陪伴创业者。志合基金成立初期即与一批理念契合的出资人(LP)一拍即合,LP均为看好中国、支持深圳科创与长期主义的企业家型投资人,不少人曾是其早年被投企业的创业者,今反哺为基金LP。周弘扬团队表示:“我们的出资人,不仅出钱,还出产业资源、战略支持等。”有了这批志同道合且耐心陪伴的资金伙伴,志合基金得以在早期投资中坚定地深耕细作。

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志合基金强调“深度陪跑”。周弘扬常以“投资人+联合创始人或团队一员”的方式介入:与一支深圳本土影视内容团队接触后迅速建立深度合作,承担资源对接与融资统筹等工作,保持每周面对面例会,该项目创始人表示其更像创业搭档。目前,双方正联合孵化一系列创新、创业相关的影视内容,合作关系已显著超越传统投资范式。

周弘扬笑称自己俨然成了企业的“全职员工”。“很多创投基金广撒网,一年投数十个项目。但我们是初创团队、规模也不大,不想撒大网,而是抱着投的每个项目都陪它走七八年甚至十年的心态,真正贯彻国家倡导的耐心资本理念。”

这一深度陪伴策略同样体现在他与新旦智能的互动上。新旦智能由全球AI开源社区的早期核心技术专家创办,志合基金在项目初创阶段即以种子轮投资人、联合创始人身份介入,提供除了技术之外的一体化、全周期支持,让创始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底层算法与技术突破。在耐心资本的陪跑下,该公司发展显著提速,现已成长为深圳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潜力的名片之一。

迎风出发,笃信深圳科创未来

“深圳是全国科创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谈及创业环境,周弘扬深有感触地说,“相比之下深圳对创新的包容度更高、对技术的接受度更强,创业氛围扎实。做科技项目,不管是半导体、智能制造还是人工智能,在深圳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最齐全的产业配套、最清晰的落地场景。”正是看中了深圳这片创新热土,周弘扬毅然成立志合基金,将目光牢牢锁定中国的科技创新及文化内容领域。

周弘扬本人是国内创投行业中比较少见的“双料实战派”投资人——既拥有头部国际机构的管理、决策经验,也有本土一线投资机构的工作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其投资生涯从未离开深圳。公开资料显示,他曾担任摩根士丹利私募股权人民币基金合伙人,组建大摩PE深圳办公室;在此之前,他曾在深创投、深高新投磨砺多年。

正是凭借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融合,周弘扬带领志合基金组建了一支经验老到的投资团队:核心成员均有15年以上创业投资或投资银行经历,曾参与管理基金规模累计超过一百亿,投资项目约30余个,成功助推10余家企业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所投企业市值累计超过两千亿人民币。这样的履历,使志合基金在成立之初就具备了专业与资源优势,能够识别和支持最具潜力的科创项目。

其所投的佰维存储于2022年12月30日登陆科创板,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半导体企业之一,目前市值超过600亿元。伴随AI浪潮加速,存储芯片成为产业链最紧俏环节之一,正步入“超级周期”,成为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

在前海,周弘扬团队所投的工匠社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发人机毫秒级姿态同步技术,并将该技术和“拟人态”机器人产品钢骑竞技机器人、GEIO智能编程机器人等在大众消费级领域落地,于海内外市场展开“体验+零售+赛事”商业模式。近年,依托光明区和罗湖区的“示范应用场景”政策,工匠社机器人持续拓展城市级应用。

扎根深圳,“深二代”情系家乡回馈鹏城

目前,志合基金扎根深圳,并将总部落户在罗湖区,更源于一种深层的情感联系。“因为我应该算特区第一批‘深二代’。”周弘扬自幼在罗湖长大,是深圳中学的校友,他高中二年级起赴海外求学,学成归国后即长期扎根深圳创投一线。

“越了解深圳,越坚定地认为深圳必将超越硅谷、孕育更多伟大企业,在我能力所及范围内,愿尽一份力。”在他看来,区域创新离不开在地资本的耐心托举:硅谷的经验很直观——斯坦福附近的“山丘路”长期汇聚本土创投,构成支撑创新的资本母体。深圳同样需要与产业同频的本土资本,懂技术、讲耐心、能协同,长期陪伴创业者成长。

“过去这些年,无论在深创投还是摩根士丹利,我都没有离开深圳,也一直想为家乡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他坦言,志合基金始于罗湖、立足深圳、报效祖国,将基金落户罗湖既是感情必然,也是责任使然。

近年来,志合团队已推动或接洽了多个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以及内容创意等领域的创业团队来深发展。这些企业以深圳为起点深耕产业,充分借助本地资源优势,在鹏城这片热土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周弘扬还多次受邀担任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外部评审等职务,从专业角度为深圳的产业投资出谋划策。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一批批创新种子正在深圳生根发芽,帮助带动整个深圳的创新生态。

作为一家成立不满两年的新锐基金,志合基金已屡获业内认可:在2024-2025年度荣膺融中产业榜评选的“中国集成电路与半导体领域最佳早期投资机构”,同年入选“中国最具成长性投资机构”榜单。周弘扬本人也上榜“U45中国最佳青年投资人物”,并受聘担任清科创业研究院导师、多个政府引导基金外部评委等社会职务。

“创业投资在中国只有大概三十年的历史。我们想用未来职业生涯的三十年、五十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陪伴一群优秀的创业者在深圳一起去改变世界,实现中国梦。”周弘扬说。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江晓蚕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陈震霖/文 姜鑫/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